1. 首页 > 花卉

樱桃幼果菌核病是一种危害樱桃果实的真菌性病害

樱桃,作为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其果实不仅美味,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只是,樱桃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扰,其中樱桃幼果菌核病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病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樱桃幼果菌核病的症状、危害以及防治策略。

樱桃幼果菌核病是一种危害樱桃果实的真菌性病害

一、樱桃幼果菌核病的症状

  • 病斑初期呈水浸状。
  • 条件适宜时,病斑会迅速扩大。
  • 全果腐烂后,表面布满白色渐呈黑色如鼠粪状的菌核。
  • 病果多变成僵果,挂在树上或落于地面。
  • 影响果实品质,降低市场竞争力。
  • 导致产量下降,给果农带来经济损失。
  • 严重时,整个樱桃园都可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1. 农业防治

  • 合理修剪,改善樱桃园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湿气滞留。
  • 及时清除树上树下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 大棚樱桃开花期至果实膨大期将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不宜过高或过低,降低发病条件。
  • 开花前或生理落果后喷洒47%青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000倍液。
  •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倍液、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

四、案例分析

时间 措施 效果
2022年3月 及时清除病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病情得到初步控制
2022年4月 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果实品质得到提升

樱桃幼果菌核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樱桃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了解其症状、危害和防治策略,对于保护樱桃果实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

樱桃幼果菌核病是一种危害樱桃果实的真菌性病害

病斑初期,果实表面会出现水浸状斑点,因为病情发展,这些斑点会迅速扩大,最终导致果实腐烂。腐烂的果实表面布满白色渐变成黑色的菌核,状似鼠粪,因此得名“樱桃鼠粪病”。这种病害不仅影响樱桃的口感,还可能导致果实丧失市场价值。

病害成因:深入了解病原菌

樱桃幼果菌核病的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这种病菌能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存活多年,以菌核的形式过冬。到了次年春季,因为气温的升高和降雨的增多,菌核会释放出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樱桃树上,感染果实。

了解病原菌的生活习性,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只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病害的蔓延。

防治策略:农业与药剂相结合

在农业防治方面, 应加强果园的通风透光,保持果园内空气流通,减少湿气滞留。此外,要及时清除病果,集中销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在樱桃花蕾期至果实膨大期,可以通过大棚控制空气湿度,将其控制在60%左右,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条件。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在樱桃开花前或生理落果后,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施。例如,47%青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都是防治樱桃幼果菌核病的常用药剂。

某樱桃果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每年樱桃产量较高。但在2019年,该果园的樱桃幼果菌核病发生较为严重,导致果园损失惨重。为了挽回损失,果园主人在当地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强果园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清除病果。

2. 在樱桃开花前和生理落果后,分别进行了两次药剂防治。

通过以上措施,该果园的樱桃幼果菌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未来展望:综合防治,保障樱桃产业健康发展

樱桃幼果菌核病是樱桃产业中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为了保障樱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从源头入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这包括加强果园管理、合理使用药剂、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樱桃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