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高产生姜的田间管理,关注土壤、水分、施肥等关键环节

一、生姜种植地的选择

生姜喜温暖湿润气候,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含腐殖质的肥土。进行深翻暴晒,使其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一块地不宜连续栽种生姜,一般三年轮作一次。

高产生姜的田间管理,关注土壤、水分、施肥等关键环节

二、合理浇水

生姜需水较少,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4天~5天浇一次水。地膜覆盖的姜田保湿性好,可视间作物需要而浇水。生姜出苗后,可视苗情、墒情5天~7天浇水一次。

三、科学追肥

生姜出苗至“立秋”一般不追肥,“立秋”后是迅速生长期,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腐熟饼肥150公斤~200公斤,或大粪干500公斤~1000公斤,也可开沟埋施复合肥40公斤。应多施复合肥料,尤其含磷较多的肥料,对提高生姜的品质有很大的作用。

生姜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应及时剥开理顺叶片,确保其健壮生长。

五、浅锄培土

生姜根系少、生长弱且分布浅,不宜多中耕和深中耕。露地栽培的,出苗后浅锄1~2次,划破地皮破除板结即可。生姜生长中期,应进行培土,露地栽培的,于“立秋”后培土一次,培高10厘米~15厘米。

六、去荫促长

七、掏老姜增效益

在立秋前可将种下的母姜掏出出售,比一次收获可提高经济效益20%~30%。方法是:在姜棵的北边,用小铲轻轻扒去种株上泥土,露出母姜,用左手指按住主茎5厘米~6厘米处插下铲刀,轻轻上翘即可取出母姜。然后用土封好姜株,连浇2水,使土壤与植株密结。

八、案例分析

年份 种植面积 产量 效益
2019 50亩 5000公斤 20万元
2020 60亩 6000公斤 30万元
2021 70亩 7000公斤 40万元

生姜种植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合理浇水、科学追肥、剥叶理顺、浅锄培土、去荫促长、掏老姜增效益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由高产生姜的田间管理,关注土壤、水分、施肥等关键环节。引出的思考,延展至高产生姜种植攻略:土壤水分施肥全解析。

生姜种植,土壤是根基。在福建某地,张师傅的生姜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田地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这是种植生姜的理想条件。张师傅深知,生姜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所以他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了精心准备。他对土壤进行了深翻,确保土壤疏松,有利于生姜根系的发展。接着,他通过覆盖稻草和秸秆,保持了土壤的水分,防止了水分蒸发。

水分管理:生姜生长的命脉

水分管理是生姜生长的关键。在河南某村,李大妈的生姜种植经验丰富。她坚持每天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李大妈说:“生姜就像婴儿,得细心呵护。”在生姜生长期间,她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浇水频率,确保土壤水分在适宜范围内。她还特别注重排水,防止田间积水,以免生姜烂根。

高产生姜的田间管理,关注土壤、水分、施肥等关键环节

施肥技巧:营养均衡促生长

施肥是提高生姜产量的重要环节。在山东某地,王师傅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施肥方法。他在生姜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施用了氮、磷、钾等肥料,确保生姜营养均衡。王师傅说:“就像人吃饭要吃五谷杂粮一样,生姜也要吃全营养餐。”他还特别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如鸡粪、牛粪等,这些有机肥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田间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经过精心的管理和呵护,生姜终于迎来了收获季节。张师傅、李大妈、王师傅和赵大哥的生姜都获得了丰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展望未来,他们认为,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生姜种植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产量和品质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