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售卖假鳕鱼,监管责任归属不明
8月7日上午,记者就假鳕鱼问题,致电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值班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超市监管这部分职能还没有从工商部门正式转过来,目前还是由市工商局负责。
市民反映:超市售假鳕鱼
日前,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有部分超市存在销售假鳕鱼的现象。记者曾到某超市购买了一块鳕鱼,专门到市畜牧水产局水产站请专家鉴定。专家明确表示,这不是鳕鱼。
专家鉴定:油鱼冒充鳕鱼
专家说,一些超市销售的鳕鱼多为油鱼之类的深海鱼。而且,油鱼体内含有人体无法分解吸收的蜡酯,食用后肠道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腹泻现象。
部门职责划分模糊
随后,记者拨通市畜牧水产局办公室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负责水产品的养殖生产,对于产品是怎样销售出去的,怎么与超市形成对接的,属于供销环节的职责。
部门 | 职责 |
---|---|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食品监管 |
市工商局 | 超市监管 |
市畜牧水产局 | 水产品养殖生产 |
市物价局 | 标价监管 |
记者向其所属供销部门工作人员询问,一工作人员说他们只是负责后勤的工作,对于水产方面的安排不清楚,让记者详细询问水产科负责人。
监管缺失引发担忧
绕了一圈又回来了。记者这次拨打市工商局“12315”电话,听完记者对该事件的叙述,值班人员让记者询问食品科。
消费者呼吁加强监管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市民对于一些超市销售假鳕鱼的情况并不了解。一位市民说,家里常从超市买这种鱼给孩子熬粥喝,不知道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假鳕鱼。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至超市售假鳕鱼,监管难题待解,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
案例背景
近期,一则关于超市售假鳕鱼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市民张先生在给孩子购买鳕鱼后,孩子出现了腹泻症状,怀疑买到了假鳕鱼。随后,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许多超市存在销售假鳕鱼的现象,而相关部门对此问题却存在职责不清、监管缺位等问题。
事件起因
调查过程
责任推诿
记者多次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却遭遇责任推诿。市工商局执法科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先请示领导,看是否需要检查;市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工作人员称,标价问题属于监督检查分局,但市场上商品定价95%以上都是开放状态,他们基本不参与定价。
市场监管困境
此次事件暴露出我国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职责不清、监管缺位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明确职责,形成监管合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