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网箱养殖中华鲟,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
项目名称:腾克镇腾克村网箱养殖冷水生态渔业项目
腾克村位于111国道附近,耕地面积1.31万亩,草地288亩,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潜力。
二、网箱养殖中华鲟的优势
选择在水库、湖泊和河流等大中型水域的避风向阳、水面宽阔、风浪小、水深5米以上、有微流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气量每升5毫克以上的区域进行网箱养殖中华鲟,是一种集约化生产方式。
- 水体交换量大,氧气供给充足,鱼不易得病。
- 养殖成活率和产量高。
- 饲养管理集中、便利,捕鱼方便。
- 可根据需要及时捕捞,有利于调节市场。
三、养殖技术与实践
1. 饲料及其投喂:采用甲鱼预混料加工而成的软颗粒饲料,粒径根据鱼体重进行调整,投饵率为1.5%~5.5%,每天投喂两次。
2. 鱼病防治: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轻拿轻放,鱼种入箱前进行鱼体浸浴消毒,预防水霉病的发生。鱼种入箱后,坚持每周1次用二溴海因药浴,连用3周,防治水霉烂鳃等鱼病。
3. 网箱设置:网箱用3×5的聚乙烯网线编织而成,分为5m×5m×3.5m和5m×5m×2.5m两种规格,均为单层、加盖网箱。网箱网目规格为4cm,露出水面50cm。
4. 鱼种运输和放养:从中华鲟养殖场购得西伯利亚中华鲟种16000尾,规格为150g~250g,用活水车运输,每车运输2000尾左右。中华鲟放养密度为每口网箱800尾,即28.6尾/平方米。
经过8个月的网箱养殖,20口网箱共产鲜鱼10800kg,养殖成活率达90%,净产量8133kg,平均净产量16.27kg/平方米,平均尾重0.75kg,饵料系数2.09。按市场价46元/kg计算,总产值为37.41万元,扣除各项费用,获利润19.91万元。
五、结论
水库网箱养殖中华鲟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生态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优化养殖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
- 肖慧,王京树,胡亚平,蓝泽桥,蓝树成.网箱养殖中华鲟试验.淡水渔业;1999年11期.
- 陈永柏.三峡水库运行影响中华鲟繁殖的生态水文学机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 高山.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水库养鱼技术问题与发展总集;2009年.
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镇腾克村,一项名为“网箱养殖冷水生态渔业”的项目正在实施。该项目依托腾克村丰富的水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将水库网箱养鲟作为生态养殖的新实践,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渔业模式。
选择水库作为网箱养鲟的场所,需考虑水域的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水深适宜、水质清新等因素。例如,横锦水库作为浙江省东阳市的大型山谷型水库,其水质清澈,溶解氧充足,非常适合网箱养殖。网箱的设置需考虑到框架材料、网目规格、锚固方式等,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三、鱼种投放与饲料投喂
鱼种投放前,需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疾病传播。在饲料投喂方面,采用软颗粒饲料,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和水温等因素调整投喂量。如甘肃省临夏州渔业技术推广站在刘家峡水库进行的杂交鲟养殖试验,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投喂策略,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日常管理包括水温、气温、天气变化、投喂量、死鱼情况的记录,以及网箱的清洗和修补。鱼病防治方面,采用定期药浴等方式,预防水霉病、烂鳃等疾病的发生。例如,浙江省东阳市横锦水库在养殖过程中,通过科学的鱼病防治措施,确保了中华鲟的健康生长。
五、案例分析与效益评估
六、未来展望与推广建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