鲷鱼苗培育:探讨鲷鱼苗的养殖技术及生长环境
在广袤的海洋中,鲷鱼以其鲜美的肉质和独特的风味,成为了众多海鲜爱好者的心头好。只是,鲷鱼的养殖并非易事,尤其是鲷鱼苗的培育,更是考验养殖者的耐心和技艺。本文将深入探讨鲷鱼苗的养殖技术及生长环境,希望能为您的养殖之路提供一些启示。
一、鲷鱼苗的养殖技术
1. 培育池及放养密度
选择合适的培育池是鲷鱼苗养殖的第一步。培育池应选择底质较硬的泥沙底、沙底及砾石底虾池,并且水质好、无污染、好管理的养殖区。面积以10-30%亩为宜,水深2米以上,换水能力达到30以上,且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
放养密度以初孵子鱼1万尾/立方米~2万尾/立方米为基准布池。过高的密度会导致鱼苗生长缓慢,甚至发生病害。
培育池条件 | 具体要求 |
---|---|
底质 | 泥沙底、沙底及砾石底 |
水质 | 好、无污染、好管理 |
面积 | 10-30%亩 |
水深 | 2米以上 |
换水能力 | 30以上 |
污染源 | 无 |
交通便利 | 是 |
鲷鱼苗的饵料主要包括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糠虾肉糜等。在饵料选择上,应根据鱼苗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进行合理搭配。同时,为了提高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还需对饵料进行营养强化。
3. 水质管理
水质是鲷鱼苗养殖的关键因素。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温、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在适宜范围内。同时,要定期换水,以维持水质清洁。
4. 病害防治
病害是影响鲷鱼苗养殖的重要因素。要定期对养殖区进行消毒,并观察鱼苗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鲷鱼苗适合在碱性水质中生长。适宜温度为23-32℃,硬度为9-11dGH,pH值为7.2-8.0。可以通过放置贝壳珊瑚类来增加水的硬度和碱度。
真鲷是有鳔鱼类,开鳔期对充气量的要求与通常不同。育苗期间气石的布置为每1.5平方米~2.0平方米1个,开鳔期采取微弱冲气,充气量过大会阻碍子鱼上浮开鳔或误吞水中气泡或杂物造成假开鳔或气泡病。
培育期间在培育池上方设置可调或遮光幕,控制光照强度在2000lx以内。
一、培育池的搭建与准备
在培育池准备阶段,我们进行了彻底的清淤消毒工作,确保池内无病原体。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上水、充气及加温管阀,为鲷鱼苗提供适宜的水温和氧气环境。
在亲鱼培育方面,我们通常选择4龄以上的亲鱼进行养殖。这些亲鱼的产卵量较高,且卵的质量较好。在产卵前及产卵期间,我们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如乌贼粉和冷冻南极磷虾,以提高产卵量、上浮率和孵化率。
亲鱼成熟后,我们将其放入水泥池内进行流水暂养,经过16-21小时,亲鱼成熟排卵。目前,人工养殖的真鲷可不经注射激素自然排卵、受精。
孵化过程中,我们控制水温在21.8-24℃,比重为1.020,确保受精卵在26小时内孵出。刚孵出的仔鱼全长约1.5-2.6毫米,卵黄囊较大。因为鱼苗的成长,我们逐渐调整饵料,从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过渡到鱼虾肉糜,并添加多种维生素,确保鱼苗的营养需求。
四、饵料强化与营养补充
为了提高鲷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我们在饵料中加入了乳化乌贼肝油、脂溶性维生素和卵磷脂等营养强化剂。这些营养强化剂有助于提高鱼苗对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特别是EPA和DHA的含量,从而降低畸形率。
在饵料转换过程中,我们根据鱼苗对新饵料的适应程度,调整投喂时间和投喂量,防止个体差别加剧和忽然断饵造成死亡。
五、鱼苗出池与后续培育
经过50天左右的培育,鲷鱼苗全长可达25毫米至30毫米,此时为最佳出池规格。我们采用降低水位、围网、捞网和烧杯等方法将鱼苗捞出,并精确计数。
出池后的鱼苗转入中间培育阶段,继续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为后续的养殖和生产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鲷鱼苗养殖技术的解析与应用,我们成功地在海盐县秦山镇杨柳山村的对虾养殖基地实现了鲷鱼苗的高效养殖。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鲷鱼苗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