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黄河两岸虹鳟鱼养殖,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在广袤的黄河两岸,一场关于生态养殖的新探索正在悄然展开。这里,虹鳟鱼养殖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河两岸虹鳟鱼养殖,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黄河两岸的冷水鱼天堂

黄河青海段的水温在3~21℃左右,常年不封冻,是国内公认的养殖冷水鱼的最佳地区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美国引进的虹鳟鱼在这里安家落户,龙羊峡水库也由此变成了一个生产性湖泊,成为了当地渔民的“聚宝盆”。

虹鳟鱼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据测算,沿黄水库可容纳网箱约2500亩,每年生产5万吨商品鱼,产值可达25亿元,相当于350万亩耕地的产值。目前,我省虹鳟鱼养殖刚刚起步,网箱养殖面积76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到800吨,仅为可利用可养殖面积的4%,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技术革新:陆海接力,高效养殖

近年来,我省渔业部门积极探索虹鳟鱼养殖技术,通过套活鱼运输、虹鳟盐化、带水转运等技术方法,为陆海之间架起了一座有力的“桥梁”。这种“陆海接力”的高效养殖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虹鳟鱼的养殖效率,提升了养殖品质,为水产养殖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案例分析:水车村合作社的虹鳟鱼养殖之路

2008年,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水车村在村党支部原书记潘如成的带领下,13户村民每户出资5万元,共计65万元,于当年成立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虹鳟鱼网箱80个。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已经挣了3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未来展望: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

因为虹鳟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省渔业部门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动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虹鳟鱼养殖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年份 虹鳟鱼产量 产值
2010 500 2.5
2015 1000 5
2020 1500 7.5


经过对黄河两岸虹鳟鱼养殖,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的讨论,现在轮到黄河虹鳟养殖,生态模式先行。

黄河两岸虹鳟鱼养殖,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龙羊峡的虹鳟鱼养殖,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生态选择。它为我国生态养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