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粳31水稻品种,需根据土壤肥力调整种子插秧密度
龙粳31,这个名字在黑龙江省的稻田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以其高产量、优质米和抗病性强等特点,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喜爱。
土壤肥力:插秧密度的关键因素
龙粳31的栽培,土壤肥力是决定插秧密度的关键。不同的土壤肥力,插秧密度也应有所不同。
土壤肥力 | 插秧密度 |
---|---|
高肥力 | 每穴2-3株 |
中肥力 | 每穴3-4株 |
低肥力 | 每穴4-5株 |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密度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龙粳31的种植要点
1. 播种时间:4月15日至25日
3. 施肥:中等肥力地块公顷施尿素200-250公斤,二铵100公斤,硫酸钾100-150公斤
4. 灌溉:插秧后保持水层,分蘖期浅水灌溉,分蘖末期晒田,后期湿润灌溉,成熟后及时收获
2010年,黑龙江省某地区推广了龙粳31水稻,种植面积达5000亩。通过优化插秧密度和科学管理,该地区龙粳31水稻平均产量达到8.5吨/公顷,较上年增产15%。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龙粳31在黑龙江省的种植潜力和市场前景。
龙粳31的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特别适合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它的分蘖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通过合理的插秧密度,可以有效提升保苗率,进而保证产量。
针对龙粳31的特点,合理的插秧密度至关重要。根据实验数据,30×13.3厘米的插秧规格,每穴3至4株,是较为理想的配置。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足够的分蘖数,又能避免过多分蘖导致的养分竞争。
在实际操作中,农户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和田间管理水平适当调整插秧密度。例如,在肥力较高的地块,可以适当减少株数,而在肥力较低的地块,则可以适当增加株数,以达到最佳的产量效果。
通过合理搭配肥料和调整插秧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土壤肥力的作用,实现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例如,在黑龙江省同江市的一个实验田块中,通过实施定制化的插秧密度和施肥方案,龙粳31的产量提高了15%以上。
抗倒伏与产量保障
龙粳31虽然倒伏性稍差,但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如适时晒田、合理灌溉等,可以有效降低倒伏风险。在实际种植中,只要管理得当,龙粳31的产量仍然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
种植技术的实践
龙粳31的种植技术不仅包括插秧密度的定制,还包括播种时间、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通过不断实践和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龙粳31种植技术体系。
未来,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龙粳31的种植技术有望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