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了解蜈蚣习性
一、蜈蚣习性探秘
蜈蚣,这种奇特的节肢动物,不仅让人感到好奇,更是养殖户们眼中的“金蛋”。要想成功养殖蜈蚣, 要了解它们的习性。
习性 | 描述 |
---|---|
生活习性 | 蜈蚣喜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环境,昼伏夜出。 |
食性 | 蜈蚣为肉食性动物,以昆虫、蜗牛、泥鳅、田螺、青蛙、鱼等动物性饲料为主。 |
繁殖习性 | 蜈蚣一年繁殖1-2次,雌雄比以3:1为宜。 |
二、基础饲养方法
1. 建池
选择通风向阳、阴湿僻静的地方建池,养殖池用砖砌成,规格为长5米、宽2米、高0.8米。池内四壁用水泥抹面,池口周围用玻璃镶出15厘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檐,防止敌害及蜈蚣逃跑。池中铺一层约10厘米厚经日光暴晒过的富含有机质的黑色土壤。
蜈蚣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温度:蜈蚣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冬季温度低于5℃时需加温。
- 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15%-20%,饲养土的湿度应保持在10%-15%。
- 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泥鳅、黄鳝、鱼内脏等,也可适当添加配合饲料。
- 光照:蜈蚣喜阴暗环境,避免强光直射。
蜈蚣的常见疾病有绿僵菌病、肠炎等。发现病蜈蚣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药物治疗可用磺胺片、氯霉素等。
三、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开始养殖蜈蚣,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蜈蚣的习性和饲养方法。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养殖出5000多条蜈蚣,经济效益显著。
高效繁殖,优化饲养策略
在蜈蚣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幼体的成活率是关键。为确保雌蜈蚣在产卵前营养充足,养殖者需注意调整喂食量,并丰富食物种类。比如,在产卵前,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饲料比例,如田螺肉、河蚌肉等,以提高孵化率。
冬季加温与湿度控制
冬季是蜈蚣生长的困难时期,气温低于零下5℃时需采取加温措施。实践中,可用稻草覆盖保温,或使用炭火加温。此外,在温室中养殖蜈蚣,能打破其冬眠习性,提高繁殖能力。湿度控制同样重要,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蜈蚣的生长。
病害防治:肠炎与绿僵菌病
病害是影响蜈蚣养殖的重要问题。肠炎常因温度偏低或饲料变质引起,表现为蜈蚣头部呈紫红色,行动缓慢。治疗时,可将磺胺片、氯霉素等药物拌入饲料中。绿僵菌病则表现为蜈蚣关节皮膜出现黑斑点,导致运动失调。对此,应立即隔离病蜈蚣,并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养殖池设计与布局
春季,蜈蚣苏醒后消化能力较差,需适量投喂食母生和奶粉,同时投喂田螺肉、河蚌肉等。夏季、秋季,蜈蚣食欲旺盛,生长较快,但发病率较高。冬季,主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温度控制在25℃左右。
引种与繁殖技巧
引种时,选择体大、性温和、生长快、繁殖率高的蜈蚣作为种苗,雌雄比例以3:1为宜。产卵期间,将待产蜈蚣分开饲养,避免干扰,提高孵化率。卵化后,将幼蜈蚣与母蜈蚣分开饲养,防止母蜈蚣吞食小蜈蚣。
市场上存在一些蜈蚣养殖骗局,如收取高额学习费和种苗费,却未提供合理的方法和指导。养殖者需谨慎选择合作伙伴,确保养殖项目的成功率。
蜈蚣养殖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但需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和方法。通过优化饲养策略、加强病害防治、合理布局养殖池等措施,可提高蜈蚣养殖的成功率。未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蜈蚣养殖行业有望实现更大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