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林蛙养殖最佳时机为春末夏初,此时气候适宜

在广袤的田野间,有一种神奇的生物,它既能在水中畅游,又能在陆地上跳跃,它就是林蛙。春末夏初,正是林蛙养殖的最佳时期,气候适宜,食物丰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林蛙养殖的奥秘吧。

林蛙养殖最佳时机为春末夏初,此时气候适宜

一、林蛙养殖概述

林蛙,学名Rana temporaria,是一种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在我国,林蛙养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

林蛙的养殖方法主要有两种:放养和圈养。放养法是将幼蛙放养于自然环境中,圈养法则是将林蛙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饲养。

春末夏初,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充沛,正是林蛙生长繁殖的黄金时期。此时,林蛙的摄食能力增强,生长发育迅速,是进行养殖的理想时机。

  • 选择健康的种蛙:种蛙的选择对养殖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应选择体形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蛙。
  • 搭建合适的养殖环境:根据养殖方法,搭建相应的养殖池或圈舍,确保林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 提供丰富的食物:春末夏初,各种昆虫、植物繁盛,为林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可以适量投喂人工饲料。

阶段 管理要点
产卵孵化期 保持水温适宜,防止水枯晒死蝌蚪;注意排水,以免冲走蝌蚪。
蝌蚪期 保持一定水位,防止水枯晒死蝌蚪;在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冲走蝌蚪。
幼蛙期 保证足够的饲料,防止因饥饿引起死亡;避免成蛙捕食幼蛙。
成蛙期 提供丰富的食物,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 经济效益:林蛙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市场需求旺盛。养殖林蛙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林蛙养殖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生态效益:林蛙养殖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林蛙养殖最佳时机为春末夏初,此时气候适宜

在幼蛙上岸前3—5天,应将池埂上放置牛粪、马粪、豆渣等易发酵物质,以吸引昆虫。同时,堆积青蒿发酵,有利于昆虫繁殖。在放养场设置诱虫灯,圈养密度比放养大10倍左右,确保饲料充足,防止因饥饿导致死亡。

在圈养时,应选择体形大、体况健壮、无损伤、体背有“人”字型黑斑的3—4龄中国林蛙作为种蛙。捕捉种蛙宜在产卵前,一般于春季3月底4月初出水时进行。秋季捕捉的种蛙放入越冬池中,翌年繁殖。

三、饲养管理要点

1. 产卵孵化期管理:保持一定水位,防止水枯晒死蝌蚪;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冲走蝌蚪;保持水面子稳,灌水时流量不宜过大,可在入水口处放些树枝、草把等,减缓水的速度。

2. 蝌蚪期的管理:供应充足的饲料,蝌蚪属杂食性动物,粗饲料为加工后的羊蹄草、椴树叶及蕨菜等;精饲料为谷物性和动物性饲料两类,如煮熟的玉米面、豆饼粉、麦麸等。

3. 成蛙期的管理:选择气候冷凉潮湿、有森林、平地、坡地、河流的环境安静处进行饲养。围墙一般用砖、铁丝网、塑料薄膜或木板修建,墙向内倾斜以70度为宜,高1.2—1.5米。

四、敌害防治措施

成蛙森林生活期的敌害主要天敌有蛇类、老鼠、黄鼬等,一般采用捕杀或毒饵诱杀。孵化池应修在繁殖池场水源的中、下游水温较高处,面积不宜过大,4米X6米的长方形为好,水深50厘米左右。

饲养池用于饲养蝌蚪,面积20—30平方米,深40—50厘米,入水中及出水口要设在池子的同一侧,并用石块或塑料薄膜加固,防止被水冲塌。

放养场宜选择河沟的两山间,有水源的山林里。小溪水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以宽1—1.5米,深30—50厘米为宜。修建的繁殖场池由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及变态池组成。

产卵池选择山间河流或暖泉附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以保水性能好的黄土为宜,总面积一般每亩投放以1000对左右,每个产卵池20—40平方米,池型视地形而定。

林蛙养殖业的发展,使很多农户有了可靠的致富项目,也使很多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林蛙及其产品走上餐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结构,为人们提供了营养保健和护肤美容佳品。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林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工养殖林蛙的市场前景广阔。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