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多伦多大学细胞和系统生物学助理教授艾伦·摩西称,从本质上说,榆树枯萎病由一种真菌引起,该真菌通过阻断汁液流动来阻止树体内营养素的正常分布,从而造成树体枯萎甚至死亡。蜜环菌可在朽木上腐生,也可以寄生在树木根部,引起多种植物病害,如猕猴桃根腐病、苹果根朽病等。
近日有环保人士称,不列颠群岛正在遭受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真菌正在蔓延。病原病原为榆长喙壳,隶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真菌。
防治方法 | 疗效 |
---|---|
对感病植株的树干基部注入内吸杀菌剂如苯来特、多菌灵等 | 有抑制病害发展的疗效 |
培育和选用抗病树种 | 有效降低病害发生 |
严格执行对外检疫,严禁调运榆树苗木 | 防止病原菌传播 |
对病株应及早彻底砍除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 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
症状:本病症状常表现为两种类型。
急性枯萎型:上层个别枝条突然失水萎蔫,并迅速 到其他枝梢,叶片内卷稍褪绿,干枯而不脱落,嫩梢下垂枯死。
慢性黄化型:个别枝条上的叶片变黄色或红褐色,萎蔫,逐渐脱落,并向周围枝梢 ,病枝分叉处常有小蠹虫蛀食的虫道。
病菌有潜伏侵染现象,即幼苗可被侵染但不表现症状,待定植后遇适宜条件时才表现症状而发病。枯萎病发生严重程度与侵染菌源数量密切相关,土壤温、湿度对发病影响更大。温度8~34℃。
要积极防治小蠹。
研究显示,病原菌侵入榆树导管后,通过纹孔从一导管 到另一导管,导管内菌丝能产生类酵母菌状的芽孢,可在导管中随树液的流动而扩散。孢子的存活期很长,在伐倒病株的原木上可存活2年之久。病原菌对活榆树的侵染主要由带菌的小蠹虫危害引起。病亦可通过根接触传染。炎热干旱的年份,病害会加速发展。所有欧洲榆和美洲榆都易感病,亚洲榆抗病性较强。
榆树枯萎病是榆树最危险的病害,分布在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美各国。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发现该病,已列为对外检疫对象。
防治方法包括:
- 严格执行对外检疫,严禁调运榆树苗木。
- 培育和选用抗病树种。
- 对感病植株的树干基部注入内吸杀菌剂如苯来特、多菌灵等。
- 对病株应及早彻底砍除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 要积极防治小蠹。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榆树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
关于榆树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严重威胁榆树生长。的部分结束了,现在聚焦于榆树枯萎病防治新策略探析。
病原体揭秘:榆长喙壳真菌的侵染路径
防治策略:多管齐下,守护榆树家园
1. 强化检疫,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对外检疫,严禁调运榆树苗木,从源头上遏制病原菌的传播。
2. 培育抗病树种,增强树体抵抗力
3. 及时砍除病株,减少病原来源
对病株应及早彻底砍除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降低病害的扩散风险。
4. 注入内吸杀菌剂,抑制病害发展
对感病植株的树干基部注入内吸杀菌剂,如苯来特、多菌灵等,有抑制病害发展的疗效。
5. 防治小蠹虫,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案例分享:桑芽枯萎病防治实践
在浙江某地,一处桑园遭受桑芽枯萎病的严重侵袭。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病原为桑枯萎病菌,属于炭疽病菌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清理病株,减少病原来源
2. 采用生物防治,提高桑树抗病能力
在桑园中引入生防菌和生物诱抗分子,激活植物免疫,提高桑树对枯萎病的抵抗力。
3. 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调整种植密度,保持土壤通风透气,降低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桑园的枯萎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桑树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