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房技术助力杏产业回暖,推动当地经济复苏
作者:茶乡隐者•更新时间:4小时前•阅读3
历史回顾:曾经的果农心头好
轮台小白杏,一度是轮台县果农心中的明星。2002年至2003年间,轮台县的白杏种植面积曾高达2万亩,为当地果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只是,近几年,由于保鲜技术限制,杏子的销售价格无法提高,导致许多果农放弃种植,小白杏的种植面积减少到1万多亩。
技术突破:烘干房的诞生
2015年,轮台县开始建设果蔬热风烘干房。这座烘干房不仅解决了农民晒稻难题,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据报道,自治区环保厅驻吉格代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还组织村民维修5座杏热风烘干房,用现代化技术加工杏干,助力农户增收。
技术优势:
特性 | 具体表现 |
---|---|
智能操控 | 农民通过手机、电脑可操控烘干设备,温度湿度可实时监测 |
经济实惠 | 每座烘干房投资7.5万元,其中农民只需自筹1万元 |
提高品质 | 干燥设备保证了杏干的质量和口感 |
轮台县农民艾力·穆萨就是烘干房技术的受益者。在未使用烘干房之前,他家的15亩杏子每年只能收获100多公斤杏干,最多卖出1000多元。但自从使用了烘干房,他家的杏干产量大增,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
据报道,轮台县已有240座果蔬热风烘干房投入使用。许多农民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准备在明年有名额时申请。
展望未来: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轮台县农业局局长幸炯辉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拓宽销售渠道,并通过电商等方式,全方位推广烘干杏。这将为轮台小白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而言,轮台小白杏产业通过引入烘干房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杏干的保鲜难题,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成功案例也为我国其他农业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以上为满足您要求的农业类文章,使用了HTML标签,并按照您的要求进行了修改,如减少关键词密度、避免复杂连接词等。
对烘干房技术助力杏产业回暖,推动当地经济复苏。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杏烘干技术:产业升级新动力。
智能烘干房: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重庆市统战部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成员单位,自行研发的“智能烘干房”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乡村振兴领域。这种智能烘干房采用智能物联网技术,可用手机、电脑操控,有效解决了农副产品“晾晒难”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杏热风烘干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轮台县农业局局长幸炯辉表示,2015年,轮台县共建设了240座果蔬热风烘干房和120座冷藏库,每座烘干房投资7.5万元,其中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承担5.5万元,县财政配套1万元,农民只需要自筹1万元。许多农民抱着尝试的态度建设了一座,都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杏种植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轮台县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