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瘤头蚜是一种危害杨桃的害虫,以吸食树液为生
杨桃瘤头蚜,一个让杨桃种植者头疼不已的害虫。它以吸食杨桃树液为生,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杨桃树死亡。本文将深入解析杨桃瘤头蚜的方方面面,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防治它。
一、杨桃瘤头蚜的形态特征
杨桃瘤头蚜属于同翅目蚜科,分为无翅胎生蚜和有翅胎生蚜两种。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0-2.1毫米,长椭圆形,较肥大,体色多变,有深绿、黄绿、黄褐色,头部黑色。额瘤显著,向内倾斜。触角丝状6节,基部两节短粗。复眼赤褐色。中胸两侧有瘤状突起,腹背有黑色斑纹,腹管圆柱形,有覆瓦状纹,尾片短小,末端尖。有翅胎生蚜体长1.8毫米,翅展约5毫米,淡黄褐色,额瘤显著,向内倾斜,触角丝状6节,节上有多个感觉孔。翅透明脉黄色。腹管圆筒形,中部稍膨大,有黑色覆瓦状纹,尾片圆锥形,中部缢缩。
杨桃瘤头蚜在我国分布较广,南北方均有发生。它以卵在桃、樱桃等果树的枝条、芽腋处越冬。次年寄主发芽后孵化为干母。群集在叶背面取食为害,形成上述为害状,大量成虫和若虫藏在似虫瘿里为害,给防治增加了难度。5-7月是桃瘤蚜的繁殖、为害盛期。此时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艾草等菊科植物上为害,晚秋10月份又迁回到桃、樱桃等果树上,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1. 农业防治
修剪虫卵枝,早春要对被害较重的虫枝进行修剪,夏季桃瘤蚜迁移后,要对桃园周围的菊花科寄主植物等进行清除,并将虫枝、虫卵枝和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虫、卵源。
保护利用昆虫天敌,如龟纹标虫、七星瓢虫、大草蛉、中华草蛉、小花蝽等。
展叶后,树干用1∶7倍乐果乳剂涂抹树干,先绕树干刮去3~4厘米宽的树皮,然后涂药剂。涂后用废报纸包扎。
药剂名称 | 浓度 |
---|---|
英国产50%劈蚜雾可湿性粉剂 | 2000~3000倍液 |
1.8%爱福丁乳油 | 3000倍液 |
16%顺丰3号乳油 | 1500倍液 |
5.7%百树菊酯乳油 | 4000倍液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 2500倍液 |
杨桃瘤头蚜是杨桃种植中的一大害虫,了解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对于杨桃种植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杨桃瘤头蚜的危害,保障杨桃产量和品质。
防治策略:保护天敌,科学用药
针对杨桃瘤头蚜的防治,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我们注重保护天敌,如龟纹瓢虫、七星瓢虫等,这些天敌对杨桃瘤头蚜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我们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避免使用触杀性广谱型杀虫剂,以免破坏天敌的生存环境。
在防治杨桃瘤头蚜时,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 早春越冬卵孵化盛末期至卷叶前,进行喷药防治。此时,桃瘤蚜卷叶最早,叶卷得最紧,一旦卷叶,药液就很难喷到虫体上。因此,喷药防治的时间性很强。
- 在芽萌动期至卷叶前为最佳防治时期。萌芽期天敌较少,可选用5.7%百树菊酯乳油2500倍、2.5%功夫乳油20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
- 在卷叶后,天敌较多时要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卷叶对药效的影响。
- 若采用40%氧乐果涂干防治桃瘤蚜,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保护自然天敌。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防治策略
杨桃瘤头蚜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优化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为杨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