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棚月季管理,关注病虫害防治与生长调节
一、春季大棚月季生长特点
春季,大棚月季开始进入恢复生长阶段。此时,月季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抗病性较弱,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调节。
1. 培肥土壤
春季,大棚月季已在棚内生长半年有余,土壤肥力及理化性都明显下降。为保证春后产品质量稳定,需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预防土壤老化。
具体做法是:仲春时节在完成整枝后,选用粉碎的农作物桔杆与农家肥混沤腐熟,撒施于墒面,每亩用量3吨至4吨。
2. 植株整理
早春,结合鲜切花采收,根据植株群体大小低位清理老桩、弱枝,每株保留25厘米至35厘米高的健壮产花桩2至3个;仲春,清理弱芽、多芽;晚春,及时压枝。
初春,在整枝培土期间,水肥管理以不施或少施为主,保持墒情稍干,利于农田工作、抵抗早春寒潮。仲春,适当增施水肥,一般每3至5天施一次薄水肥。春末,一般每2至3天施一次水肥,通过少量勤施的方式来保证植株旺长水肥需要。
春季大棚月季病虫预防要以初春大棚管理、整枝、培肥土壤为基础,尽早铲除病虫源,营造植株生长健壮环境。
具体做法是:在棚内插黄粘板和蓝粘板,诱杀成虫;清理田间杂草,清理植株群体,集中烧毁被清理枝叶;对清理后植株,喷施广普杀虫菌剂,如45%石硫合剂晶体、铜铵合剂、波尔多液等。
针对白粉病,根据植株幼嫩程度选用月季白粉病杀菌剂,如翠贝、三唑酮或十三吗林等。在白粉病发生初期,连喷2至3次药剂。
针对螨类害虫,可通过清理枝叶破坏螨类生存环境,在螨类初发期交替使用虫螨光、克螨特、密索朗等杀螨类剂2至3次。
植株不宜过密,通风,进入生长期多施鳞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活动周期:3月份开始产卵期,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植物,高峰期5—7月,10月开始向地面转移越冬。
春季,因为鲜切花采摘数增多要严防营养生长不足,植株早衰。此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生长调节:
- 调整光照: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促进植株生长。
- 控制水分:合理控制水分,避免植株过湿或过干。
- 调节温度:保持棚内温度适宜,有利于植株生长。
病虫害名称 | 防治方法 |
---|---|
白粉病 | 选用月季白粉病杀菌剂,如翠贝、三唑酮或十三吗林等,在白粉病发生初期,连喷2至3次药剂。 |
螨类害虫 | 清理枝叶破坏螨类生存环境,在螨类初发期交替使用虫螨光、克螨特、密索朗等杀螨类剂2至3次。 |
蚜虫、蓟马 | 喷施广普杀虫菌剂,如45%石硫合剂晶体、铜铵合剂、波尔多液等。 |
二、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
- 案例时间2023年3月
-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
- 案例描述李先生在春季大棚月季生产中,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水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月季的产量和品质。
六、未来展望
因为春季大棚月季产业的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将不断进步。建议生产者关注最新的病虫害防治动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确保大棚月季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案例和策略,相信春季大棚月季的病虫害防治将更加得心应手,为我国花卉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