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鸡养殖技术:探讨藏鸡品种、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等关键环节
藏鸡品种与分布
藏鸡,这个在青藏高原上悠然漫步的“高原精灵”,以其独特的品种特性和适应高寒环境的生存能力,成为了当地藏族人民饲养的主要鸡种。据2001年调查统计,西藏自治区有各类鸡种55万余只,其中藏鸡约有50余万只,占鸡总数的91%以上。
地区 | 数量 |
---|---|
山南、拉萨市、昌都地区东南部 | 约50万只 |
日喀则地区中东部、那曲地区东部和阿里地西南部 | 约30万只 |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的玉树、囊谦、称多三县 | 约5万只 |
四川、云南等省 | 约5万只 |
产区概况及品种形成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位置在北纬26o50ˊ~36o29ˊ和东经78o24ˊ~99o06ˊ的范围之内。藏鸡是西藏人民长期饲养的地方原始鸡种,能适应于高寒恶劣多变的气候环境。
藏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据《巴协》记载,在公元815年,西藏就已经开始饲养鸡。
藏鸡的特征和特性
藏鸡体型小,匀称紧凑,性情活泼,好斗性强,善于登高飞翔。藏鸡的羽毛颜色丰富,有黑麻、黄麻、褐色、黑色、纯白色等。
藏鸡的生产性能包括生长速度、肉用性能、繁殖性能等。据调查,藏鸡在三月龄前生长速度较快,六月龄公鸡平均体重为975克,母鸡平均体重为765克。
雏鸡的保暖及开食
藏区温度低,因此,雏鸡的保暖工作至关重要。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或用电灯照明取暖。
尽管藏鸡耐粗饲、抗病力强,但雏鸡的抵抗能力较弱,需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鸡新城疫、法氏囊、鸡痘等疾病的预防注射工作。
中鸡的饲养管理
中鸡是指处于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此阶段的藏鸡饲养方式以放养为主,因为野外牧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放牧的鸡活动量大,同时,能吃到一些青草、草籽、昆虫、矿物质等饲料,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
中鸡消化机能日益增强,采食量也愈来愈大,日粮可在雏鸡料的基础上逐渐减少蛋白质饲料的比例,适当添加糠麸类粗料和青稞。
藏鸡养殖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通过掌握藏鸡的品种、特征、养殖技术等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藏鸡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藏鸡养殖模式探讨:圈养与散养的区别
在藏鸡的养殖过程中,圈养和散养是两种常见的饲养模式。圈养模式下,藏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量和健康状况均优于散养。圈养模式下的藏鸡,由于日粮摄入充足,加上适当的运动空间,使得蛋重、产蛋率和破蛋率均得到了提升。而散养模式下,虽然藏鸡可以自由觅食,但由于营养摄入不均衡,产蛋性能受到影响。
藏鸡养殖过程中,营养供应和疫病防控是两个关键环节。在营养方面,应根据藏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定期监测饲料质量,防止有害物质的摄入。在疫病防控方面,要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因为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藏鸡养殖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藏鸡养殖应朝着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在产业升级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藏鸡的养殖效率和生产性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五、本地化案例:山南市委、市政府助力藏鸡产业升级
在山南市,政府高度重视藏鸡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藏鸡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山南市东风副食品场引进了先进的藏鸡养殖技术,对藏鸡的饲养管理进行了优化,使得藏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