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柚子叶片、枝梢和果实
柚子,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果树,其品质和产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农业经济。只是,柚子炭疽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对柚子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探讨柚子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及其防治方法。
一、柚子炭疽病的症状特点
症状类型 | 叶片症状 | 枝梢症状 | 果实症状 |
---|---|---|---|
急性型 | 叶尖现淡青色带暗褐色斑块,如沸水烫状,边缘不明显 | 嫩梢呈沸水烫状急性凋萎 | 幼果腐烂后干缩成僵果,悬挂树上或脱落 |
慢性型 | 叶斑圆形或不定形,边缘深褐色,稍隆起,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斑面常现轮纹 | 病斑多始自叶腋处,由褐色小斑发展为长梭形下陷病斑 | 成熟果实发病,干燥条件下呈“干疤型”斑,湿度大时呈“泪痕型”斑 |
柚子炭疽病主要危害柚子叶片、枝梢和果实。在连续阴雨潮湿天气,叶片和枝梢表现为急性型症状;在暂短潮湿而很快转晴的天气,表现为慢性型症状。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称胶孢炭疽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盘在病部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致病。病菌具弱寄生性和潜伏侵染特性,高温多湿的天有利发病。
1.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活力。
2. 彻底清园,减少菌源。
3. 及时喷药保梢保果。
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活力。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统,做好防涝防旱防冻防虫等工作。
- 彻底清园,减少菌源。坚持结合冬春修剪清园,全面喷药预防。
- 及时喷药保梢保果。掌握春、夏、秋梢嫩叶期各喷药1次;5~6月幼果期和8~9月果实膨大期分别喷药2~3次,视天气和病情隔10~20天1次。药剂可选用24%应得、25%炭特灵可湿粉400~600倍液、20%施宝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3%大生富、"靠山"悬浮剂10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70%托布津+75%百菌清可湿粉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上述农药与福佑灵液蜡剂500倍液混施更好。
柚子炭疽病主要侵害叶片、枝梢和果实。叶片上最初会出现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随后扩大并呈黑色、凹陷。病果常脱落,而成熟果实受害后,病斑近圆形、褐色、革质、凹陷,病部产生黑色的小粒点。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尤其在南方高温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炭疽病菌的生长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防治策略与实际案例
针对柚子炭疽病的防治,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施肥,及时排灌水,增强树势,可以有效控制炭疽病的发生。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引入铜制剂、多菌灵类及托布津类抗菌杀菌剂进行药剂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以广东省某柚子种植园为例,该园在2019年遭受炭疽病严重侵袭。通过我们的专业指导,该园采取了以下措施:彻底清园,减少菌源;根据生长周期,分别在不同阶段进行药剂喷施,以保护新梢和果实;最后,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树势健壮。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园柚子的炭疽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
面对柚子炭疽病的防治,我们不仅要依靠传统的药剂防治,还要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防治体系。同时,加强柚子品种的选育,培育抗病性强的品种,也是降低炭疽病风险的重要途径。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柚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柚农,要树立科学的防治观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