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白涩病是山药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
作者:茶农雅士•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1
一、白涩病概述
白涩病,又称山药斑纹病,是山药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严重威胁着山药的产量和品质,对种植户的收益造成极大影响。
1. 症状:
白涩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叶片发病时,先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初期在叶片上产生不明显的黄白色小斑点,随后斑点 ,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为2~5毫米。严重时,病斑汇合,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
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引起田间发病。病害再侵染频繁,病情 迅速。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多在7、8月份发病,连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病害更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
1. 选择地势较高燥、土质肥沃的地块种植。
2.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3. 施足腐熟的粪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
4. 合理灌水,雨后排除田间积水。
6. 发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以下几种:
药剂名称 | 浓度 |
---|---|
77%可杀得微粒粉剂 | 600倍液 |
30%绿得保悬浮剂 | 500倍液 |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 800倍液 |
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 500倍液 |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 500倍液 |
80%新万可湿性粉剂 | 600倍液 |
四、案例分析
某地种植山药的农户,由于连续多年种植同一品种,导致白涩病严重。经过采取轮作、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等措施,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山药白涩病:揭秘其危害与防治之道
病害诊断:白涩病的识别与特征
防治策略:全方位保护山药免受白涩病侵扰
- 选择地势较高燥、土质肥沃的地块种植,避免连作。
- 深翻土地,精细整地,提高土壤透气性。
- 合理施肥,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料,确保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 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 及时喷洒药剂防治,如77%可杀得微粒粉剂6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等。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白涩病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例如,利用生物农药、生物菌剂等绿色环保的方法,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山药品种的抗病性研究,培育出更多抗白涩病的优良品种,也是防治白涩病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