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提高幼兔成活率,关注幼兔健康与饲养管理

幼兔作为家兔养殖的重要环节,其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本文将从环境、饲料、防疫等方面,详细解析如何提高幼兔的成活率,确保幼兔健康成长。

提高幼兔成活率,关注幼兔健康与饲养管理

一、幼兔饲养管理要点

序号 要点 说明
1 断乳关 断乳后3周内幼兔死亡率最高,关键在于顺利过渡。
2 饲料关 幼兔对饲料和饲喂制度要求较高,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3 环境关 幼兔对环境变化敏感,应提供安静、卫生、干燥、通风的生长环境。
4 防疫关 幼兔阶段易患多种传染病,防疫至关重要。

二、提高幼兔成活率的具体措施

  • 1. 断乳关
  • 加强母兔泌乳期的营养,提高泌乳量。
  • 及早补料,使胃肠在早期得到锻炼。
  • 增加断乳重,提高成活率。
  • 2. 饲料关
  • 采用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的饲料。
  • 控制精饲料摄入,避免腹泻及肠炎。
  • 适当增加粗饲料,调节消化系统功能。
  • 3. 环境关
  • 提供安静、卫生、干燥、通风、温暖、密度适中的生长环境。
  • 防惊吓、防潮湿、防风寒、防炎热、防空气污浊。
  • 4. 防疫关
  • 结合环境消毒、药物预防、疫苗注射及加强饲养管理。
  • 预防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兔瘟等传染病。

三、案例分析

某养殖场在2019年对幼兔饲养管理进行了优化,通过加强断乳关管理、调整饲料配方、改善环境条件等措施,幼兔成活率从原来的70%提升至90%。具体措施如下:

  • 1. 断乳关
  • 提高母兔营养,增加泌乳量。
  • 断乳前进行逐步减量,降低应激。
  • 2. 饲料关
  • 调整饲料配方,增加易消化饲料比例。
  • 加强饲料卫生管理,减少病原菌污染。
  • 3. 环境关
  • 改善兔舍通风条件,降低氨气浓度。
  • 定期清理兔舍,保持清洁卫生。
  • 4. 防疫关
  • 加强疫苗注射,提高免疫力。
  •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减少病原菌滋生。


完成了对提高幼兔成活率,关注幼兔健康与饲养管理。的讨论,再来看幼兔健康养殖攻略。

每小群4~5只为宜。在刚断乳时期,维持原有的饲养、环境与管理等条件至关重要;隔离母兔,使仔兔仍留于原笼中,有助于降低仔兔对新环境的压力。此阶段...

如何有效提升幼兔的成活率?在兔子的成长阶段,幼兔的死亡率相对较高,优质养殖技术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很多养殖户常感到困惑,不知如何提升幼兔成活率。以下便来具体了解一下提升幼兔存活率的方法。

提高幼兔成活率,关注幼兔健康与饲养管理

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幼兔阶段是家兔增重最快的时期。在理想的饲养条件下,日增重可达30-45克,甚至更高。

为提升幼兔成活率,宠物主人必须掌握幼兔的饲养技巧和防疫措施。幼兔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抗病能力较弱,因此,宠物主人需要严格控制兔舍的环境卫生。

...

幼兔食欲旺盛,容易贪食。因此,饲喂应定时定量,每天4-5次为宜。一般每天喂混合精料2次,青绿饲料2-3次。饲料要保持清洁,青绿饲料需新鲜且洗净晾干,青草需带泥土洗净晾干后再喂。随幼兔年龄增长、体重增加,逐步增加喂量。不可突然改变饲料,以免导致消化道疾病或死亡。同时,也不宜仅喂青绿饲料或多汁饲料,这会影响幼兔的发育,易造成消化不良。

断乳后两周内,先喂断乳前仔兔饲料,然后逐渐过渡到幼兔饲料。否则,突然改变饲料,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根据兔子的年龄,按照饲养标准配制饲料,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降低能量饲料。要求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精心的管理至关重要。秋季气温早晚温差大,幼兔易患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因此,每天傍晚应将兔子赶回室内,大风或降雨天气不宜让其露天活动。

3、环境关。幼兔娇气,对环境变化敏感,应为其提供安静、卫生、干燥、通风、温暖、适宜的密度环境。预防惊吓、潮湿、风寒、炎热和空气污染。

4、防疫关。幼兔阶段易引发多种传染病,防疫工作至关重要。结合环境消毒、药物预防、疫苗注射及加强饲养管理,除注射兔瘟疫苗外,还应注射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和魏氏梭菌疫苗。春秋季预防口腔炎、肺炎及感冒,夏季重点预防球虫病,四季预防肠炎。在饲料中经常加入洋葱、大蒜等对防病和促进幼兔生长都有益处。

4、应激因素多。从仔兔到幼兔,环境变化较大,如断乳、饲料改变、笼舍改变、伙伴改变、疫苗注射、药物预防、打刺耳号等,这些应激因素,往往容易导致幼兔的抗病力下降。

幼兔是指从断乳至3个月龄的小兔。在养兔生产中,幼兔最难养,成活率最低。其主要原因有:

3、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幼兔神经调节机能尚不健全,一旦受到惊吓,容易造成全群惊慌,影响采食、消化和排泄,阻碍生长发育,严重时还能诱发疾病。

断乳后最好采取移母留仔法,即原笼原窝养在一起。若需改变笼位,同窝幼兔不可分开。此时,决不可一兔一笼单独养,否则会造成孤独感和恐惧感。

要调整兔舍环境,这个过程需持续一个月左右。此时不能再全部按母兔的生活习性来,主要的环境调控包括光照和温度。此时母兔对光照需求不高,幼兔也不需要太多光照,所以兔舍的光照时间要适当减少,每天7-8小时即可,然后慢慢增加。接下来是控温...

另外,在幼兔的饲养管理中,还应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冬天每天饮水1次,其他季节每日2次。气温较高时,应做到清水不断,饮水常换。最好每天保持2-3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提高幼兔的抗病力。

2、对饲料和饲喂制度的要求较高。由于幼兔生长发育快,必须采食大量饲料。而此时,兔子的胃肠容积小,消化力较弱,但食欲旺盛,容易因贪食而造成胃肠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

5、易引发多种疾病。最为严重的是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兔瘟等。防疫工作一旦疏忽,传染病容易爆发,有的甚至会造成全群覆灭,损失严重。

断乳后3周内幼兔死亡率最高,而2周内的过渡期是关键。能否顺利断好乳,安全度过过渡期,哺乳期仔兔的发育是基础。实践中发现,断乳时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因此,增加断乳重至关重要。除了加强母兔泌乳期的营养,提高泌乳量外,应及早补料,使其胃肠在早期得到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断乳重,而且为断乳后胃肠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奠定了基础。

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幼兔的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水平较高的饲料。但营养含量不是越高越好,使用大量的精饲料容易造成腹泻及肠炎。适当的粗饲料对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幼兔日粮粗纤维含量为12%左右即可。为了促进幼兔生长发育,混合料中应补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酶制剂及抗生素。

2、饲料关。幼兔死亡50%

兔子养殖獭兔人工辅助交配技术:秋季白天逐渐变短,对獭兔母兔应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的强度,以提高繁殖母兔的发情和配种准胎率及产后獭兔仔兔的成活率。15.忌盲目混群饲养:獭兔混群饲养,传染较难控制,易发生咬斗现象,一般幼兔要按公、母、生长快慢和体形大小,分群饲养。

很多养獭兔的人最担心的是兔子的成活率,没有成活率就没有效益。 要保证仔兔在哺乳期吃饱奶。在仔兔开食后,就在饲料中添加球虫药,一直到50日龄。最关键的就是晚断奶,35天至38天,这样断奶后的幼兔体质好,发病率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