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栀子扮美荒山,多面手技艺精湛
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的山间,有一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却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这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因为一群人的辛勤耕耘和智慧结晶——纳溪栀子。
纳溪栀子的魅力
“纳溪栀子花瓣不仅香味纯正,还可以炒着吃,味道很不错呢!”游客品茶赏花的同时,还能聆听种植大户姚春才为他们介绍纳溪栀子花的新用途。纳溪区的一万余亩黄栀子,不仅是中药材基地,更是附近市县市民周末休闲度假胜地。
从荒山到绿洲
“山栀子怕涝不怕旱,砂石土壤的向阳山坡地,种不出啥子庄稼,却比较适合黄栀子生长。那时的山坡地只零星地生长少量西风竹和杂树,产出极微薄,在村民的眼中根本没有价值,村民对栀子的品性、效益都不了解,我花每亩几十元的价格整片承包流转荒山,扦插培育栀子新品种,村民不理解,还给我取名‘姚蠢材’。”望着漫山遍野的黄栀子,姚春才讲述着纳溪万亩栀子的由来。
科技助力,品质提升
“纳溪栀子有‘忠山’牌三个品系,种源来自纳溪区上马镇八角仓一带原始林区的野生栀子花。”纳溪区科技局李良伟介绍。1999年,中药材市场比较火爆,中药材种植大户姚春才便进山剪切野生山栀子树条,进行扦插培育。“当年,纳溪栀子还专门建立了现代化科技产业规范种植科技示范区,是经四川省科技厅批准启动实施的‘第二批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区’,主要是进行纳溪栀子的种苗培育、优化。”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虽然黄栀子的药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但它的食用性和观赏性却使之拥有生机与前景。姚春才顺势开辟了纳溪栀子的“第二生财门道”。“黄栀子成熟的时候,附近乡镇、村社的空闲劳力都往这山上跑。采摘一斤4角钱,一天能摘300多斤。1万多亩黄栀子,每年的采摘费都有几十万。”兴长村6社村民张君芬告诉笔者。
李良伟向笔者介绍,纳溪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均达4.7%左右,远远高于药典规定的1.8%;藏红花素含量高出国内其他栀子30%以上,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属全国最优品种。纳溪栀子曾获四川省省级优质农产品称号,并成功入选国家100种中药材库。
纳溪栀子,这片荒山上的绿色奇迹,不仅扮靓了乡村生态画卷,更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的源泉。在未来的日子里,纳溪栀子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产值 |
---|---|---|---|
2019 | 10000 | 500 | 2000 |
2020 | 12000 | 600 | 2400 |
2021 | 15000 | 700 | 2800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