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发6号水稻品种简介,积温与产量分析
品种概述
中科发6号,国审稻20180071,是一款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以其高产量、优质特性、抗病能力以及广泛的适应性而受到农业界的青睐。
产量分析
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中早粳中熟组区域试验中,中科发6号水稻的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692.5千克和667.07千克,相较于对照品种秋光,增产率分别达到了5.93%和4.1%。201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为643.64千克,比对照秋光增产了2.45%。
积温特性
中科发6号的积温需求一般在2700-3000℃之间,这一特性使得它非常适合在东北、西北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特性 | 具体数据 |
---|---|
株高 | 97.7cm |
穗长 | 18.2cm |
亩有效穗数 | 29.5万穗 |
每穗总粒数 | 129.8粒 |
结实率 | 82.2% |
千粒重 | 24.9克 |
直链淀粉含量 | 15.2% |
胶稠度 | 70毫米 |
碱消值 | 7.0 |
长宽比 | 2.6 |
育种技术
中科发6号是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新技术,以稻米优良品质相关基因、高产基因和抗稻瘟病基因为主线精心培育而成。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还保持了其优良的品质。
适应性
中科发6号不仅适应东北、西北稻区,还适应了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显示出其强大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先讲了中科发6号水稻品种简介,积温与产量分析。,接着来看中科6号:高产水稻,未来农业新选择。
品种特性:中科6号的独特优势
李先生种植的中科发6号水稻,积温一般在2700-3000℃,株高97.7cm,穗长18.2cm,亩有效穗数为29.5万穗,每穗总粒数为129.8粒,结实率为82.2%,千粒重为24.9g。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中科6号的生长优势,也揭示了其高产的奥秘。
科技赋能:分子设计育种的新突破
中科6号的诞生,离不开分子设计育种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分子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水稻衰老调控的新途径,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中科发5号就是利用这一技术育成的,它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分蘖强、灌浆速度快、适应性广等优点。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所、北方粳稻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通力合作,针对东北稻区的特点和生产需求,精心培育出了中科6号这一新品种。
2018年6月,中科6号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同年6月在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5号上进行了公告。这一品种在东北、西北中晚熟稻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科6号的成功,不仅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科6号将引领农业新潮流,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