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涉及水域环境、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多方面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喜爱。在大水面养殖河蟹,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养殖效益。本文将深入解析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涵盖水域环境、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涉及水域环境、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多方面

一、蟹池条件

条件 具体要求
水源 靠近水源,水量充足
水质 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环境 安静,无污染
形状 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10亩左右,坡比为1:3

二、苗种放养

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因此选购苗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 优先选择长江蟹或辽河蟹
  • 内陆纯淡水培育的蟹种优于沿海地区培育的蟹种
  • 生态式土池育苗优于工厂化水泥池育苗

放养时间以冬放和春放为主,最佳放养季节为每年的12月和翌年的3-4月。放养密度根据水域条件和个人经济实力确定,一般以200-300只/千克的蟹种按400-600只/667平方米的密度放养。

1. 饵料投喂

前期一般无需投喂,7-9月份是河蟹生长旺盛期,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计算。

2. 水质管理

  • 及时捞出被河蟹咬断的水草
  • 禁止使用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
  • 每隔15天用生石灰按25-30千克/667平方米化水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

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

四、病害防治

水域清塘消毒,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避免蟹体受伤。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C等。

9月中旬开始,适时进行捕捞。一般选择在9月上旬,赶在成蟹自然生殖洄游前集中力量组织捕捞,通常用地笼和蟹簖进行定置张捕。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相信您已经对河蟹大水面养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祝您养殖成功,收获满满!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达标、环境宁静的蟹池至关重要。蟹池应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适中,坡比适宜。此外,设置有效的防逃设施,如双层围网和倒檐,确保河蟹安全。

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涉及水域环境、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多方面

蟹种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效益。选择时,注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幼蟹。长江蟹因生长速度和回捕率高,是优先选择。同时,内陆纯淡水培育的蟹种优于沿海地区培育的蟹种。

三、科学饲养管理

五、成蟹捕捞时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