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福建发现致癌金针菇,未流入市场

近日,福建省古田县工商局在一黑作坊查获35吨用工业柠檬酸泡制的可致癌金针菇,这些金针菇正准备销往福州的一些食品加工厂和罐头厂。

福建发现致癌金针菇,未流入市场

事件回顾

时间 事件
2012年12月 古田县工商局查获35吨致癌金针菇
2012年12月 查获地点: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
2012年12月 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工业柠檬酸
2012年12月 产品去向:销往福州食品加工厂和罐头厂

据了解,金针菇的生产有季节性,农户只有冬天才能生产,一般10月份开始生产,12月、第二年1月、2月产出。加工商从农户手中收购过来后,进行分拣、煮泡、沥干、腌渍等程序进行储存。

调查进展

针对此次事件,古田县已成立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嫌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案件专案组,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执法,县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大桥镇配合开展。目前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被查封,业主和工人被要求24小时随叫随到接受调查。县农业局将对该合作社购进柠檬酸的来源及盐水金针菇是否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开展详细调查。

据古田县经贸局局长、食安办主任林世晴介绍,这批金针菇的生产地点是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去年11月,从去年12月开始收购、储藏,根据调查组的调查,没有产品流入市场。

据调查,涉案人员口供、工人笔录、收购、生产记录等证据显示,没有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的金针菇流入市场。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此次福建古田县查获致癌金针菇事件, 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真伪,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对福建发现致癌金针菇,未流入市场,需警惕食品安全。有了认识后,再研究福建金针菇隐患未解,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福建发现致癌金针菇,未流入市场

二、调查过程:多部门联合执法

三、市场排查:未发现类似情况

四、消费者提醒:谨慎选购金针菇

针对此次事件,消费者在选购金针菇时需谨慎。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注意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来源。同时,关注食品安全信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9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