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种植紫云英,旨在改善土壤
近年来,我国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紫云英种植,旨在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本文将结合农业工程学报论文,以及信阳市紫云英种植案例,为您揭示紫云英种植的奥秘。
论文来源 | 《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第33卷第23期 |
---|---|
作者 | 周国朋、谢志坚、曹卫东等 |
项目资助 |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等 |
研究内容 | 稻草高茬-紫云英联合还田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
紫云英种植,改善土壤环境
紫云英是一种豆科作物,其根系根瘤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合成自身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紫云英的茎叶腐解后,能够大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 活化土壤养分
- 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
- 提高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信阳市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紫云英种植的最佳区域之一。近年来,信阳市大力推广紫云英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
年份 | 紫云英种植面积 | 水稻产量 |
---|---|---|
2015年 | 50万亩 | 每亩500公斤 |
2016年 | 80万亩 | 每亩550公斤 |
2017年 | 120万亩 | 每亩600公斤 |
在水稻产区,将紫云英与稻草联合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处理方法 | 产量 |
---|---|
稻草全量还田 | 556.8 |
紫云英+稻草不还田 | 412.8 |
紫云英+稻草低茬全量还田 | 未提供 |
紫云英+稻草高茬全量还田 | 未提供 |
除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外,紫云英种植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 紫云英留种田:每亩可产种子30公斤,亩均效益300元。
- 种子加工出口:每亩可创汇600元。
- 紫云英留种田种水稻:每亩可增收稻谷50公斤。
- 盛花期的紫云英可为稻田提供大量必需的养分,每亩减少化肥投入约100元。
- 绿色和有机稻米:每亩可增收600元左右。
信阳市,作为全国紫云英种子生产基地,其耕地保有量高达1045万亩。只是,秋冬季节的冬闲白茬田现象,严重影响了耕地利用效率。信阳市政府因此提出,大力发展紫云英及其相关产业,是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紫云英的种植,并非易事。它喜温湿,怕干旱,忌渍水,因此选择排水良好且具备灌溉条件的田块至关重要。科学播种则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在信阳市,中稻田套种紫云英通常在9月中下旬进行,而晚稻田和棉地则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为了保证每亩苗数在25至40万之间,播种量一般控制在每亩2.0至3.0公斤。此外,种子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关系到紫云英生长的初始阶段。
紫云英的种植,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矿质养分,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在信阳市的实践中,紫云英还田与不同用量化肥配施,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构成要素、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产生了显著影响。
据《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第33卷第23期报道,通过稻草高茬-紫云英联合还田,平均产量比单独利用稻草或紫云英增加了556.8和412.8 kg/hm2。这充分证明了紫云英在土壤改良和作物增产方面的巨大潜力。
信阳市农业局对种植紫云英的效益进行了研究测算。紫云英留种田,每亩可产种子30公斤,亩均效益300元。种子加工出口后,每亩可创汇600元。与麦茬田种水稻相比,紫云英留种田种水稻每亩可增收稻谷50公斤。
紫云英叶色碧绿,花色艳丽,花期较长,大田种植可与小麦、油菜花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信阳市利用这一优势,计划种植10万亩紫云英用于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郭文英表示,通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不仅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还能促进农业生产低碳环保、节本增效。紫云英的种植,成为了信阳市推进新型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