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竹笋基腐病是一种危害竹笋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一、竹笋基腐病概述

竹笋,作为我国传统食材,深受人们喜爱。只是,在竹笋生长过程中,一种名为竹笋基腐病的真菌性病害却给种植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竹笋基腐病是一种危害竹笋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竹笋基腐病是一种危害竹笋生长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和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4月底至5月初,竹笋高度约为1.5m,笋箨开始张开,幼嫩竹壁刚刚脱离笋箨,此时竹笋处于十分感病的状态。如遇大雨,反溅的雨水可以将土壤中的孢子带到张开的笋箨内,加上未脱落的笋箨内积有足够的雨水,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

部位 症状
竹笋秆基部的第三到第五节 黄褐色到紫褐色的点状小斑,星状或条状分布
病斑 小病斑迅速向上 ,并相互联合成为条状或块状大斑,病肉组织变为浅褐色
竹节处 竹节整圈或大部变为褐色,病斑中部凹陷或有纵向皱纹,表面出现泪状液滴或白色粘液,干后留下白色粉状物
  • 低洼积水的林地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 清除竹林内的病株残体,并烧毁。
  • 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强寄主的抵抗力。
  • 在4月底5月初的发病初期,剥除竹秆基部的笋箨。
  • 在竹秆表面喷洒杀菌剂,如20%粉锈宁乳油40倍液、40%甲基托布津或稻瘟净80倍液。
  • 选择抗病品种:引进抗病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率。
  •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增强竹笋的抗病能力。
  • 合理修剪:及时修剪病枝,降低病菌传播风险。
  • 合理密植:控制种植密度,提高竹林通透性。
  • 轮作换茬:实行轮作制度,减少病菌累积。


竹笋基腐病是一种危害竹笋生长的真菌性病害。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竹笋基腐病防治新策略探析。

案例分析:浙江某竹林基地的基腐病治理之路

位于浙江的某竹林基地,近年来深受基腐病的困扰。为了找到有效的治理方法,基地管理者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为具体案例的详细分析:

竹笋基腐病是一种危害竹笋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1. 病害监测与预警

基地 建立了病害监测系统,通过定期采集土壤和竹笋样本,分析病害发生规律。在4月底5月初的发病初期,及时剥除竹秆基部的笋箨,减少感病部位的局部积水现象。

2. 综合防治措施

在防治过程中,基地采用了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具体措施包括:清除竹林内的病株残体,并烧毁;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强寄主的抵抗力;在发病初期,喷洒20%粉锈宁乳油40倍液,或40%甲基托布津或稻瘟净80倍液的内吸杀菌剂。

3. 长期效果评估

经过一年的综合防治,该竹林基地的基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与防治前相比,竹笋产量提高了30%,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基地还通过加强竹林管理,提高了竹林的整体抗病能力。

未来展望:竹笋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基腐病的挑战,我国竹笋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通过科学防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有望实现竹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为未来展望: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手段,提升竹笋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