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驯食过程:从野生到家养
作者:农园拾趣者•更新时间:7小时前•阅读3
在广袤的自然界中,竹鼠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悠然自得。只是,当它们踏上从野生到家养的路途,适应人类饲养环境,便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适应的旅程。
一、竹鼠的野性挑战
野生竹鼠的野性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都较高。只是,从野外捕捉到人工饲养,它们需要经历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若一捉来就立即投喂人工配合料,大多数竹鼠会出现拒食而死亡的现象。因此,驯食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阶段 | 特点 | 应对措施 |
---|---|---|
初步适应 | 对新环境反应强烈 | 单独关养,减少刺激 |
逐步驯食 | 拒绝进食或少量进食 | 少量多汁食物诱导,保持半饥饿状态 |
完全适应 | 正常进食,适应饲养环境 | 逐步增加饲料种类,丰富饮食 |
二、人工饲养密度与合群
因为人工饲养密度的加大,竹鼠合群时 需防止它们互相撕杀,尤其是陌生的野生青年鼠、成年鼠和家养成年鼠。为了实现这一点,饲养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放人陌生竹鼠时先观察15-30分钟,如果打斗不休,应立即分开。
- 转入暗室或小口瓦缸里饲养一段时间,待适应环境,被人捉拿不惊慌,才合群饲养。
竹鼠的驯食需要耐心和技巧。
- 模拟生态:仿照竹鼠在山坡竹林打洞穴居的生活环境,创造接近它们原来野生的生活环境。
- 逐步驯食:刚开始时,让竹鼠在黑暗处单独关几天,等它饿极了,再投喂少量的多汁类食物,如红薯、米板等,使它饥不择食。
- 保持半饥饿状态:投量始终给它保持半饥饿状态,如此连喂3~5天,以后再逐渐增喂它平时爱吃的芭芒或竹根。
- 血配:野生竹鼠驯养成功后,需要繁殖到第三代,只有完全适应家养,血配才易成功。
- 种源选择:在野外捕捉的竹鼠,要经过适当的人工选择,挑选具有繁殖能力的健康竹鼠留作种源。
- 种源年龄要求:老龄竹鼠不能做种用。
- 种源体况要求:体质差或者受伤严重的也不能做为种竹鼠。
在我国的养殖行业中,竹鼠的驯养正经历着一个从野性到温顺的华丽转变。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着养殖者的耐心,更体现了对生物习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驯食:关键的第一步
模拟生态:创造接近自然的饲养环境
为了更好地适应竹鼠的习性,养殖者需要在竹鼠养殖房舍和窝室的建造及饲养管理方面创造接近它们原来野生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提供芒草、竹枝、草根等食物,以及模拟自然洞穴的居住空间,让竹鼠在白天休息,夜间活动。
种源选择:奠定成功的基础
在野生竹鼠的驯养过程中,种源的选择至关重要。养殖者需要在野外捕捉的竹鼠中,挑选具有繁殖能力的健康个体作为种源。老龄竹鼠和体质差的个体不适合作为种源,因为它们可能无法为后续的驯化和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分享:实践中的成功之道
在2023年,某养殖场成功驯养了一群野生竹鼠。他们通过精心挑选种源、模拟生态环境、耐心驯食和优化组群等步骤,使得原本野性十足的竹鼠逐渐适应了人工饲养。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竹鼠驯养的成功之道,也为其他养殖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展望:竹鼠驯养的新篇章
因为人们对竹鼠驯养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相信竹鼠的驯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能为养殖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做出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