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浆期是决定产量关键时期,需科学管理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而水稻灌浆期,无疑是决定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需科学管理" src="/upload01/0adf7a3d668f1930"/>
一、灌浆期的特点
灌浆期是水稻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水稻籽粒逐渐充实,淀粉和蛋白质积累,最终达到成熟状态。这个阶段大约持续20-30天。
1. 病虫害防治
灌浆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防治病虫害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要环节。
病虫害 | 防治方法 |
---|---|
稻瘟病 | 叶面喷施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液 |
稻曲病 | 后期喷施粉锈宁和绿叶先锋混合液 |
稻飞虱 | 根外追肥,保持土壤湿润 |
2. 合理灌溉
灌浆期应保持田间湿润,以利于水稻籽粒的充实。具体方法如下:
- 灌浆初期保持浅水层,以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
- 灌浆中期采取间隙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 后期以干为主,有利于提高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寿命和防止倒伏。
灌浆期施肥应以养根保叶、防止早衰、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为目标。
- 补施粒肥:看苗、看田、看天施用粒肥。叶色偏黄、剑叶短小的应补施,叶色浓绿、剑叶肥大的不施。
- 根外追肥:在齐穗期看苗补肥,采取补施磷肥、钾肥等手段。
灌浆期是水稻对水较敏感的时期,应防止早衰现象的发生。
- 增施粒肥,加强水浆管理。
- 叶面喷施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液。
- 后期喷施粉锈宁和绿叶先锋混合液。
三、案例分享
某地区农民张先生,在2019年水稻灌浆期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最终实现了亩产1000公斤的好成绩。
- 病虫害防治:在灌浆期,他及时喷施了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液,有效防治了稻瘟病。
- 合理灌溉:他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灌溉水量,保证了田间湿润。
- 施肥管理:他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粒肥和根外追肥,提高了水稻的结实率和粒重。
案例一:精准施肥,提升水稻产量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一位资深的水稻种植户张师傅,他通过精准施肥,成功地将自家的水稻产量提高了20%。张师傅在水稻灌浆期,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长势,科学施用粒肥。他发现,在破口期每亩施用尿素2~3公斤,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此外,他还注重叶面喷施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张师傅的水稻不仅产量高,品质也上乘。
需科学管理" src="/upload04/fd3e3733913a0d7d"/>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孙大哥通过防倒伏措施,有效提高了水稻的抗逆能力。在灌浆期,孙大哥对旺长田块多次喷施3%过磷酸钙浸出液,并在即将齐穗时使用40%玉米健壮素,抑制穗下间节伸长,增强抗倒能力。孙大哥的水稻田,即使在风力较大的季节,也能保持较高的产量。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水稻灌浆期,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