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菲岛毛眼水蝇是水稻田常见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在广袤的稻田里,有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害虫,却可能对水稻产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它就是菲岛毛眼水蝇,一种水稻田中常见的害虫,其危害程度不容小觑。

菲岛毛眼水蝇是水稻田常见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菲岛毛眼水蝇的形态与习性

菲岛毛眼水蝇,学名Hydrellia philippina Ferino,属于双翅目,水蝇科。这种害虫的成虫体长1.7—2.3mm,翅展4.6mm,体灰褐色至黑灰色,头部铅灰色。复眼密布黑短毛,腹部黑色,但密布细毛而呈绿灰色。雄虫腹末有1侧扁突起,着生在侧尾叶基部的正中。卵长0.5-0.7mm,长梭形,初乳白色,后变灰白。末龄幼虫体长6—8mm,初乳白色,后变浅黄色至黄绿色,长圆筒形,11节,体表光滑,有刚毛。蛹长5—9mm,宽2—3mm,体12节,圆筒形,初黄褐色,后变黄棕色或棕褐色。

菲岛毛眼水蝇在广西象州、台湾年生8代,以幼虫在水沟李氏禾、晚稻再生苗及英白上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向根茎上转移。每雌可产卵10-40粒,成虫寿命4—8天,卵散产,卵期2—4天,幼虫期11—20天,蛹期5—11天。

菲岛毛眼水蝇的幼虫会蛀食水稻的叶鞘和叶肉,导致叶鞘虫道内堆积黄褐色虫粪碎屑,进而腐烂植株折倒。这种害虫的为害特点表现为幼虫蛀食叶鞘和叶肉,叶鞘虫道内堆积黄褐色虫粪碎屑,后腐烂植株折倒。其发生为害水稻的时间主要在5月上旬至10月中旬,7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为害高峰期,全年三、四代发生量大。

防治方法 具体措施
定期剥查 通过定期剥查化蛹进度,预测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隔5—10天剥查1次。
消除水稻遗留残株 每年3月以前彻底消除水稻遗留残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主防一、二代,控制三、四代 杀灭初孵幼虫,兼治成虫。喷洒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蝇蛆净粉剂或35%驱蛆磷乳油2000倍液。
实行检疫 有水蝇的稻苗禁止外运。

菲岛毛眼水蝇作为一种水稻田的常见害虫,对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了解其形态、习性和危害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害虫特征:蛀食叶鞘,植株折倒

菲岛毛眼水蝇是水稻田常见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形态特征:灰褐色至黑灰色,复眼密布黑短毛

生活习性:全年三、四代发生量大

防治策略:多管齐下,确保丰收

面对菲岛毛眼水蝇的威胁,广西象州县的稻农们采取了多种防治策略。通过定期剥查化蛹进度,预测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隔5—10天剥查1次。每年3月以前彻底消除水稻遗留残株,集中深埋或烧毁。此外,主防一、二代,控制三、四代,杀灭初孵幼虫,兼治成虫。常用的农药有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等。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害虫可防可控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对菲岛毛眼水蝇的防治将更加高效。通过引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新技术,结合传统化学防治,有望实现害虫的可防可控,确保水稻田的丰收。广西象州县的稻农们正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