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销售进入淡季,市场需求减少
2012年,白菜的高价让许多种植户尝到了甜头,这股热情持续到2014年。只是,天气和种植面积的双重影响让白菜价格 跌入谷底。因为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白菜逐渐被其他蔬菜所替代,迎来了长达三年的低迷期。王敏分析,去年白菜行情低迷导致今年种植面积缩小,今年白菜价格略有上涨。
白菜市场现状
白菜作为北方地区居民冬季的主要菜种,因其种植成本低、管理容易、产量高等原因,受到种植户的欢迎。我国白菜的四大主产区是山东、河南、河北、辽宁,上市时间也随地理位置推移,北方晚于南方。山东、河南的白菜将于11月上市。
产区 | 上市时间 |
---|---|
山东 | 11月 |
河南 | 11月 |
河北 | 11月 |
辽宁 | 11月 |
近期,各地露天菜集中上市,对市场蔬菜销量及价格造成明显冲击,客户需求持续放缓,多种菜价跌破“一元”;原先上市的春菜品种陆续拉秧收尾,质量、卖相大幅下降,不占据价格优势;加之夏季露天菜进入大量上市季,价格整体表现低迷。虽然近期南方各地阴雨不断,但对菜价影响有限。
优质优价在目前的大白菜销售中尚不能得以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棵型白菜的普及速度。当市场进入不以重量单位为计价标准时期,微型白菜将更加普及。目前其他种类蔬菜的日益丰富,人们在秋冬季节对大白菜的需求量有所减少,但却对大白菜提出了周年供应的要求。
应对策略
在农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大环境下,多年的种植经验让更多的农户对未来的行情会有自己的判断。分析师建议种植户不要跟风种植,要掌握全国的生产数据,用数据来指导生产,避免价格一年高一年低对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国大白菜栽培由过去的秋季一季栽培,发展为春、夏、秋、冬四季栽培,基本形成春季设施、夏季高原等多样化种植模式。
近两年,白菜价格一直走低,菜农们叫苦不迭。记者走访发现导致白菜滞销有三个原因:一是白菜播种期与大棚菜种植时间冲突,致使和大棚菜一起上市;二是冬储白菜不再是主流,白菜需求量减少;三是白菜种植面积没有减少。
近年来,因为政策方面对农业的支持,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白菜产区种植由小户型十亩以内种植户向百亩种植基地方向发展趋势明显。种植户受到行情影响盲目跟种的现象相对明显,在此也是提醒种植户,把握行情发展规律,规避盲目跟种的价格风险。
进入9月,由于产地短线白菜供应量下降,而今年大量白菜还没有上市,白菜销售进入了青黄不接的阶段,产地和销区呈现出涨价现象。但因为辽宁、山东、河南白菜的相继上市,后期产地白菜价格会有小幅下降的迹象。而销区则不同,销售旺季的来临再加上运输成本的增加,白菜价格走高的可能性较大。
现市场上流通的白菜主要以河北、辽宁产地为主。目前河北一带产地韩国黄心菜3-5斤收购价在3毛8到4毛/斤,辽宁一带白菜现在产地收购价在2毛/斤。
周边县市的零散种植蔬菜直接进入当地农贸市场销售,市场需求明显减少,造成市场进入销售淡季高峰,交易量大幅下降。整体价格运行以遵循季节性规律为主。
另外,交易量较小的大白菜同样出现增多,主要是近期行情回温所致,产地安丘、平度等地基本收尾,货源量少价格上涨,后续靠北方大白菜供应需求。
白菜销售进入淡季,市场需求减少,供应过剩。带来的启发,直接引导我们转向另一个关键议题:白菜滞销,电商助销新趋势。
遭遇困境:白菜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
市场需求变化:从大棵型向小棵型转变
面对白菜滞销的困境,电商成为了助力销售的新趋势。借助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白菜销售范围扩大到全国,提高销售量和销售额。此外,电商平台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的销售策略,如限时优惠、套餐销售等,进一步提升销量。以山东某地为例,通过电商平台,当地农民的白菜销售量大幅提升,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未来展望:多元化发展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未来,大白菜产业将朝着多元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方面,通过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白菜的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加强与电商、物流等领域的合作,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农产品展会、文化节等活动,提升白菜的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
电商助力,共迎白菜产业发展新机遇
白菜滞销问题亟待解决,电商作为新兴的销售渠道,为白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大白菜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