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毒竹笋流入广佛两地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极大担忧。近日,广东广佛两地市场惊现毒竹笋,其危害程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篇文章将深入剖析此次事件,揭示食品安全隐患,提醒消费者关注健康风险。

毒竹笋流入广佛两地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毒竹笋流入市场,消费者健康受到威胁

据报道,毒竹笋流入广佛两地市场,其加工方式令人触目惊心。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竟将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的焦亚硫酸钠用于浸泡竹笋,导致竹笋残留量严重超标。此类食品长期食用,将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检测项目 标准值 检测结果
二氧化硫残留量 ≤0.1克/公斤 0.466克/公斤
过氧化氢残留量 ≤0.5克/公斤 未检出

警方破获黑窝点,查获毒竹笋10余吨

办案民警表示,嫌疑人使用的加工场所条件极其恶劣,竹笋、包装盒等物品均已发霉,甚至将发霉的竹笋晒干后再冲洗、浸泡、销售。这种黑心做法令人愤慨。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消费者应提高防范意识

  • 购买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有信誉的商家。
  • 观察竹笋色泽、气味,不要购买过于白嫩、刺鼻异味的竹笋。
  • 购买后,要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 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广州海珠警方在一场食品安全行动中,成功捣毁了一个加工、销售毒竹笋的黑窝点。这个窝点不仅加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竹笋,还涉及米豆腐、海带、黑木耳等多种食品。警方在现场查获了大量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其中包括大量竹笋、米豆腐、海带和黑木耳等。

加工过程令人咋舌:竹笋浸泡焦亚硫酸钠,二氧化硫超标

据嫌疑人交代,他们从外市购进含有焦亚硫酸钠的竹笋,为了掩盖加工后的刺鼻异味,将竹笋用井水冲洗浸泡去味,然后浸泡约13个小时。此外,他们还在深夜用工业石灰浆生产魔芋、米豆腐和凉粉,米豆腐中加柠檬黄,凉粉中加明矾。每天约制作600多斤魔芋、400多斤凉粉和400多斤米豆腐,一般当天就能卖完,竹笋一天也能卖700多斤。

毒竹笋流入广佛两地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经相关机构检测,该窝点加工、销售的竹笋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严重超标,最高每公斤竹笋检出0.466克二氧化硫,黑木耳和海带中也含有过氧化氢。这样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在接到举报后,海珠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立即组成专案组,对黑窝点进行侦查。5月13日凌晨2时许,民警将准备外出送货的鲁某武、杨某雁夫妇抓获,在其生产点查获1268斤竹笋、黑木耳和海带,随后又在其农贸市场的档口, 查获了共626斤竹笋、魔芋和凉粉。

打击制假售假:广州番禺区开展竹笋产品清查行动

为防止毒竹笋流入市场,近日,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迅速行动,组织食品药品监管所、食安办开展竹笋产品清查行动,打击竹笋食品制假售假活动。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5人次,对辖区内三个农贸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并查处了多个涉嫌销售毒竹笋的档口。

消费者警示:购买竹笋需谨慎,警惕“毒竹笋”

消费者在购买竹笋时,应提高警惕,避免购买过于白嫩、无异味的竹笋,这很可能是经过化学物质处理的“毒竹笋”。同时,若发现市场上存在销售毒竹笋的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