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针对低温环境下罗非鱼养殖难题
罗非鱼,作为一种热带性鱼类,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弱。在我国,除了海南、台湾和云南、广东省的部分地区能够自然越冬外,大多数地区罗非鱼都需要采取相应的越冬保种措施。本文将深入探讨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针对低温环境下的养殖难题,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越冬池塘的选择及准备
项目 | 描述 |
---|---|
水温 | 水温降到12℃时,罗非鱼就会出现冻伤或冻死。 |
越冬时间 | 一般为10月中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约有半年时间。 |
管理阶段 | 分为三个阶段:进池早期、中期和晚期。 |
在生产中,应适当多投料,调节水质;中期温度较低,应适当减少投料,防止水质恶化;晚期管理尤为重要,要加强饲料的数量和质量,促使体质恢复健壮和亲鱼性腺发育。
越冬前催肥
越冬时亲鱼,鱼种在运输和操作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进池前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消毒,可用2%-3%食盐溶液浸泡鱼体5-10分钟才下塘。待全部鱼种入塘后,可用0.3ppm二氧化氯进行全塘消毒,以防疾病发生。
我所作为罗非鱼苗种生产基地,根据几年来的越冬经验,基本采用盖薄膜大塘大棚和铁架盖薄膜越冬相结合的越冬方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为成功的越冬技术。
越冬鱼进池密度根据越冬环境条件、鱼体大小和管理水平而定。在薄膜越冬大塘,静水增氧,一般每立方水可放亲鱼5-8千克。但由于亲鱼在越冬后期要在原塘进行产苗前强化培育,所以有条件单位应减少亲本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500-600尾,规格为500-600克/尾。
合理投饵
罗非鱼在越冬期间要适当投喂营养丰富的精饲料。一般采取两头多,中间少的方式投喂,即入池后一段时期内适当多投料,亲鱼控制在2%左右,鱼种控制在5%-6%左右,每天投喂一次,投料以全部鱼能吃到为佳。
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是确保罗非鱼在低温环境下顺利越冬的关键。通过合理选择越冬池塘、科学搭建越冬大棚、控制越冬鱼进池密度、合理投饵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罗非鱼的越冬成活率,为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越冬前,对罗非鱼进行催肥是提高其越冬成活率的关键。这通常在越冬前一个月开始,通过加强饲料的投放,促使鱼体膘肥体壮,增强抗寒能力。同时,要密切关注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此外,还要做好各项记录,如水温、水质、投料量等,以便于后续分析和管理。
三、越冬期间的日常管理
越冬期间,日常管理至关重要。要控制好水温,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要注意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证溶氧量充足。此外,还要做好防病工作,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全池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巡塘,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越冬结束后,要对罗非鱼进行出塘前的准备工作。这包括对水温的调节、水质的检测、鱼体的检查等。在确保鱼体健康、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可以开始进行出塘操作。出塘时要尽量减少鱼体的损伤,保证鱼苗的质量。
五、案例分析:某科技减灾恢复生产应急专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