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宁市提子藤上,神奇结出寓意幸福的果实
在湖南省常宁市,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提子藤架上,挂满了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提子,它们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村民们心中寓意幸福的果实。
提子的神奇魅力
提子,这个看似普通的果实,却在常宁市的土地上演绎着一段段神奇的故事。这里的提子,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果中之王”。在常宁市,提子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村民们对提子的热爱和执着,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
寓意 | 描述 |
---|---|
四季常青 | 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寓意着希望与永恒。 |
长命百岁 | 代表着健康与长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风调雨顺 | 寓意着大自然的恩赐,期盼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
兴旺发达 | 象征着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景。 |
在常宁市,提子的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村民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精心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从播种、施肥、浇水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提子的品质。
每当收获的季节来临,提子藤上的果实便沉甸甸地垂下来,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满怀期待地采摘着这些寓意幸福的果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常宁市的提子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不仅畅销本地,还远销全国各地。这些提子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面对未来,常宁市将继续加大对提子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提子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将积极拓展提子的产业链,开发更多深加工产品,让提子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本文数据来源于常宁市农业农村局,截止至2023年。
邺兰村的蜕变:从困境到丰收的蜕变之旅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流传在湖南常宁市宜潭乡邺兰村的谚语,见证了村民们在艰难岁月里的奋斗历程。十年前,邺兰村因灌溉问题,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平均每亩收入仅400-500元。面对灾情,村民们甚至颗粒无收。只是,2004年,一个转机悄只是至。
村民们发现,提子具有耐旱、避水的特点,非常适合在邺兰村种植。虽然村民们对种植提子持观望态度,担心技术和销路问题,但邺兰村支书邓秀群等人决心一试。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他们贷款投入,开始了200亩党员示范提子田的种植。
从犹豫到行动:党员带头,开启致富之门
起初,村民对种植提子充满担忧,但因为提子园的逐渐壮大,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提子品种从最初的美国红提、醉金香 到贝拓等6个品种,每颗提子的重量达到了12-16克。全村800多亩的提子园,每年产量超过1000吨,每亩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
技术培训: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为了掌握种植技术,村民们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他们通过网络找到提子培训基地,并派代表前往天津国家水果研究中心学习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学习,村民们不仅掌握了种植技巧,还成为了提子种植的“土专家”。
经过多次培训和实践,全村几十名党员都成为了专职技术师,他们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授农户,全程跟踪管理,确保了提子园的高产。
产业链初具规模:从种植到销售,打造全产业链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邺兰村的提子产业链初具规模。除了种植,他们还注重销售环节,吸引了衡阳、耒阳、祁阳、桂阳等地的批发商前来采购。同时,外地观光旅游投资商也纷纷投来橄榄枝。
为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邺兰村成立了江红提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为全乡农户提供15次培训,培训人数超过200人。在党员干部和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宜潭乡的提子产业链逐渐成熟。
未来展望:提子园里的幸福生活
看着长势喜人的提子园,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秀群老人说:“提子就是我们的幸福果,欢迎来尝尝!”邺兰村的提子园,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更带来了村民们幸福生活的美好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