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山药种性退化:指山药品种逐渐失去原有优良性状的现象

河南,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山药资源。这里,山药栽培历史悠久,被誉为“怀药之乡”,在全国山药主产区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2005年河南省山药栽培面积达6.67万公顷,总产量15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只是,近年来,山药种性退化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山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山药种性退化:指山药品种逐渐失去原有优良性状的现象

一、山药种性退化的现象与原因

山药作为无性繁殖作物,主要依靠山药栽子进行年复一年的生产。只是,由于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山药种性退化现象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

  • 营养及药用成分含量波动大
  • 抗逆性减弱
  • 食用器官变小或畸形化
  • 肉色发黄
  • 单产低而不稳
原因 具体表现
连作 养分不足、病虫害积累
病毒 植株叶片卷曲、发皱,绿叶减少
品种变异 种薯繁殖基地设施不完善、繁育程序简化
  1. 合理轮作: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山药,以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积累。
  2. 选用优质种薯:购买正规渠道的优良种薯,从源头杜绝种性退化问题。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逆性。
  4. 药剂防治:在种植前对种块和植株进行消毒,生产过程中配合药剂防治病害。

三、案例分析

某山药种植基地,在2018年发现山药种性退化现象。通过实施以上防治策略,该基地在2019年成功遏制了种性退化趋势。具体措施如下:

  • 实施轮作制度,将山药种植与其他作物轮换。
  • 购买优质种薯,从正规渠道引进。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
  • 采用药剂防治病害。

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基地的山药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种性退化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山药种性退化是制约山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可以有效遏制种性退化现象,提高山药产量和品质。希望本文能为山药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刚才聊了山药种性退化:指山药品种逐渐失去原有优良性状的现象。,现在聊聊山药退化,育种创新势在必行。

山药种性退化:指山药品种逐渐失去原有优良性状的现象

近年来,因为山药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大,众多品种的种性出现退化,表现为营养及药用成分含量波动大、抗逆性减弱、食用器官变小或畸形化、肉色发黄、单产低而不稳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山药的商品价值。

  1. 更新山药栽子:每3-4年用山药豆子重新繁育栽子或用山药段子更新栽子,有效防止山药种性退化。
  2. 选择优良种薯:购买正规合乎自己种植需求的优良种薯,从源头杜绝种性退化问题。
  3. 建立山药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的山药良种繁育体系,加速良种推广,保持种性,防止种性退化。
  4. 轮作:采用合理的轮作方式,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山药的品质和产量。

山药种性退化是当前山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但通过创新育种技术和科学管理措施,我们完全有能力克服这一难题。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山药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