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产业搭上互联网快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在广袤的田野上,葡萄藤蔓摇曳生姿,它们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农民增收的宝贝。如今,因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葡萄产业也搭上了这趟快车,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农业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追溯源头,品质先行
弥勒市东风农场,这里有着2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每年5月底,葡萄即将成熟,全国各地的水果商贩便如候鸟般纷至沓来,为的是抢占先机,争取更多优质货源。在这里,5032.5亩葡萄被划入质量追溯基地,涉及624户种植户。每个追溯队都聘请了1名信息员,对种植、抽检、采收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确保每一串葡萄都符合标准。
创新模式,智慧农业
2013年,安徽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旨在推动葡萄产业的长远发展。合作社拥有现代化智能温室和张店镇基地,总面积超过500亩,年产优质鲜葡萄50万公斤。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自己的葡萄销售网站,对外推介葡萄园,发布销售信息。
科技赋能,便捷购物
“用手机扫一扫,种植户、包装采集点、等级、品种、包装日期、包装负责人等信息就一一显示出来。”一位外地游客对东风葡萄质量追溯赞不绝口。这种便捷的购物体验,得益于弥勒市东风农场在健全完善葡萄产品标准体系的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打造智慧农业。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丹凤县紧扣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依托西安—丹凤云直播电商实践基地和丹凤酒庄产学研用基地,建设电商示范园、物流产业园和工业孵化园,将数字科技与电商深度融合。不仅葡萄酒搭上了电商快车,葡萄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丰收季节,喜悦满园
在彭山,第七届葡萄节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葡萄采摘的乐趣。彭山拥有美人指、夏黑、红提、巨玫瑰等40余个优质葡萄品种,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葡萄5万余吨。本届葡萄节现场,除了传统的现场销售外,彭山还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拓宽了葡萄销路。
未来展望,共赢未来
年份 | 葡萄产量 | 产值 |
---|---|---|
2018 | 50000 | 2000 |
2019 | 52000 | 2100 |
2020 | 54000 | 2200 |
案例分析:弥勒市东风农场葡萄产业链升级
苏宁中华特色馆彭山馆的开设,标志着高品质“彭山造”产品全面开启了线上线下融合之路。通过“农户+企业+基地+电商”的模式,实体店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实现了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叠加效应。
在山东利津县东津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綦家夹河村的葡萄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借助节会搭台,葡萄园不仅实现了线下直销,还通过直播带货、多平台线上销售,让村里的葡萄成为“网红”。
村民赵红艳表示,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后,客商们纷纷上门收购,葡萄已经卖出三分之二,收入达到七八万元。这不仅让村民实现了增收,也为当地葡萄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弥勒市东风农场、丹凤县、山东利津县綦家夹河村葡萄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农业产业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正迈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