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黟县竹笋加工产业兴起,助力山区农民增收
在安徽省黟县,一个古老的山区正在迎来新的生机。这里,竹笋加工产业正悄然兴起,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资源丰富,竹笋加工成为新机遇
黟县,一个被群山环绕的美丽县份,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毛竹,这个在山区生长的植物,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也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村庄 | 人口 | 烘房数量 | 日均加工干笋量 |
---|---|---|---|
联光村 | 400多人 | 近200口 | 30斤至70斤 |
据联光村支书汤金华介绍,村里的148户家庭都参与到竹笋加工中,拥有近200口烘房,每口烘房日均可以加工干笋30斤至70斤。今年虽然竹笋生产并非“大年”,但通过收购鲜笋,村里的“能人”将鲜笋分发给各家各户加工,最多一天能调来8万斤鲜笋,最少的时候也有2万多斤。
机械化烘干,提升效率
为了提升竹笋加工的效率,黟县积极推广机械化烘干技术。在洪星乡长春村的山柱尖笋干加工厂,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洗净、切块、烘烤,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汤金华表示,今年他家请人帮忙,连续5天做了1.2万斤鲜笋,收入约6万元左右。他对今年的春笋加工收入很满意,并计划扩大加工厂房、添置一套加工设备,使明年的加工量翻番。
因为竹笋加工产业的发展,黟县的竹笋产品也逐渐打开市场。据购货商介绍,这车干笋是销往北京的,联光村的干笋品质好,销路不愁,现在已逐渐打开北方的市场。
为了进一步推动竹笋产业的发展,黟县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动机械强农等,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洪星乡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竹林垦复、护笋养竹等措施,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毛竹及笋干加工产业,全乡竹林面积已达4.5万余亩。该乡引导成立了以长春、联光两村为主的长联竹业合作社,开发出玉兰片、笋衣、笋块、笋尖等干笋产品,共发展笋干加工户730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联光村:竹笋加工点亮致富之路
扶贫车间:带动就业,助力增收脱贫
包传彬投资沿河乡发展竹笋加工产业,将企业打造成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扶贫车间。这种模式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还有助于他们脱贫致富。
市场拓展:竹笋销往北京,开启北方市场
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推动笋干加工
县农业机械事务中心与设备制造企业合作,研发出毛竹笋机械化烘干设备,并生产出生物质颗粒热风机,有效提升了竹笋的烘干效果。
竹文章:学习经验,推动产业发展
自2020年以来,洪星乡多次组织林农和干部到福建永安学习育竹丰产和竹笋加工技术,不断推动本地竹笋产业的发展。
综合发展:规模扩大,效益提升
洪星乡坚持扩规模、增效益、强营销的发展思路,通过支部领建、村村共建、村企合建等方式,推动了竹林管理、竹笋收购标准、加工生产和品质提升。
通过一系列措施,洪星乡的鲜笋加工已成为主导产业,村民的腰包也因此鼓了起来。全乡竹林面积的增加和笋干加工户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竹笋加工厂:工厂进村,竹笋出山
城口县沿河乡的竹笋加工厂正式投产,改变了传统加工方式,通过液氮低温生产和冷链物流,实现了竹笋的高效加工和销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