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黄瓜高脚苗是黄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高脚苗现象是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高脚苗的叶子大而薄,颜色较淡,茎杆细长,根系短小,这样的植株不仅外观不美观,而且还会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黄瓜高脚苗是黄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高脚苗的特征

特征 描述
叶片 叶面大、叶片薄、颜色淡
茎杆 细长,茎节间距大
根系 根短小,干物质累积少

由于根系较弱,高脚苗的肥水吸收能力较差,茎叶柔嫩,表面角质层不发达,容易因空气湿度降低而萎焉。此外,高脚苗的抗逆性较差,容易受冻和感染疾病,花芽形成较慢,产量低。

  • 温度过低或过高
  • 长期阴天,光照不足
  • 苗期水分供应不足或过多
  • 养分缺乏
  • 生长控制过分

黄瓜育苗期的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地膜覆盖

黄瓜播种后用地膜密封2-3天,当有2/3的种子子叶出土时及时揭掉地膜。苗期尽量少浇水,防止高温、高湿出现高脚苗,及时揭草苫增加光照。

温度控制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适宜的生育温度为10-32℃。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为10-15℃。高温35℃以上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低温炼苗可适当提高抗寒能力。

土壤管理

所谓黄瓜生理病害,是不正常的管理措施或管理技术不科学造成黄瓜植株生长异常的现象。土壤是多种病害越冬和传播繁衍的温床,如炭疽病、灰霉病、菌核病、枯萎病等黄瓜常见病害都是通过在土壤中的病残枝叶越冬传播的。

侵染性病害防治

猝倒病是由腐霉侵染引起的一种西瓜苗期的主要病害,特别是苗床育苗的幼苗最容易发病。建议使用霜霉威盐酸盐和甲霜灵防治。立枯病是属于高等真菌病害,建议使用恶霉灵和百泰防治。注意苗期养根促根,保持根系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建议使用恶霉灵和噻菌铜灌根,保持见干见湿,确保土壤的透气和根系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黄瓜作为一种受欢迎的蔬菜,其高脚苗的防治问题一直是菜农们关注的焦点。高脚苗的根系发育不良,茎杆细长,叶片较大,这些特点导致黄瓜苗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能力减弱,容易引发病害和生长不良。以下,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黄瓜高脚苗的防治策略。

为了预防高脚苗的出现, 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改良。建议使用消毒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同时,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关键。优质种子通常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在不利环境下保持正常的生长。

黄瓜高脚苗是黄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育苗技术

  • 控制温度:适宜的育苗温度为25-30℃,夜间温度不宜低于1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幼苗的生长。
  • 合理施肥:采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的合理配比,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免造成黄瓜苗徒长。
  • 控制水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防止高脚苗的发生。

在黄瓜苗期管理中,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光照充足:及时揭掉覆盖物,保证幼苗得到充足的光照。
  • 加强通风:适时通风换气,降低苗床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 合理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及时灌溉,避免水分过多导致高脚苗的发生。
  • 病害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 虫害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如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

案例分析

某农场的黄瓜种植面积达50亩,由于往年高脚苗问题严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经过实施以上防治措施,该农场黄瓜产量提高了30%,且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措施包括:对土壤进行消毒、选用优质种子、合理施肥、加强通风、合理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黄瓜高脚苗的防治需要从土壤、种子、育苗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才能有效预防高脚苗的发生。希望本文能为黄瓜种植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