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育雏、育成及产蛋阶段管理,关注不同生长阶段需求
一、育雏阶段
雏火鸡出壳后的24小时内,需要将其转移到育雏箱中进行饲养。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提供适宜的温度,保持温度在35-38℃之间,每周逐渐降低3℃。
- 供给清洁的温开水,水温控制在20℃左右。
- 提供高蛋白饲料,粗蛋白含量应达到25%左右。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青饲料。
育成阶段是火鸡从雏鸡到成鸡的关键时期,管理要点如下:
阶段 | 管理要点 |
---|---|
8-10周龄 | 逐步降低温度,减少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
10-16周龄 | 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能量和矿物质。 |
16-20周龄 |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
-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促进产蛋。
- 提供全价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维持在18%-20%。
- 定期检查鸡舍卫生,确保鸡群健康。
四、案例分析
某养殖场在2019年对火鸡养殖进行了全面管理,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产蛋率提高了15%,平均蛋重增加了5克。
火鸡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育雏到产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管理要点。只有关注每个生长阶段的需求,才能保证火鸡养殖的顺利进行。
火鸡育成阶段:打造健康成长的基石
在火鸡养殖的育成阶段,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适宜的光照条件,这对于火鸡的生长、发育、钙磷吸收转化、性成熟、高产稳产以及整体健康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火鸡的母鸡从30周龄开始进入第一个产蛋期。为了促进产蛋,养殖者会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保持蛋白质含量在18%至20%之间。通常,火鸡产下10至15枚蛋后,母鸡便会开始抱窝孵蛋。为了提高产蛋量,养殖者会采取诸如醒窝等常规方法,促使母鸡尽快结束抱窝。
在火鸡的育成期,公母比例通常为1:10。选择种公鸡时,注重其体健、活泼、羽毛光亮、腿粗直;而种母鸡则需背平尾直、胸宽体大、羽毛和肉赘颜色鲜艳。为了避免近亲交配和品种退化,种公鸡应从外地引进或进行交换。
火鸡的育雏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骨骼发育的完善。若骨骼发育不完善,最明显的问题是在产蛋期出现脱肛现象。因此,根据不同阶段的体成分变化,提供相应的营养供给,以保证火鸡充分发育,是鸡群控制的关键细节。
在育雏期,早期长骨架尤为重要,否则母鸡因内脏发育不良影响产蛋,公鸡因体型矮小发育不全影响受精率。育雏期每周称重两次,1-5周内每3天调整一次饲料量,并在水或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在育雏育成期,只能加料或维持原料量,不能减料。确保7日龄时体重达到或超过标准,并保持到28日龄这一阶段的平稳生长发育。
火鸡的育成期和维持期是关键的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应适当控制饲料,放慢增重速度,有利于今后的产蛋。一般日粮粗蛋白水平可降至15%至18%。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进行放牧,早晚适当补饲糠麸、谷物、切碎的甘薯等。
火鸡产蛋阶段:科学管理,提高产蛋效率
在火鸡的产蛋阶段,雏火鸡出壳24小时后便被移至育雏箱中饲养。这一阶段,养殖者会引导火鸡开食,并提供20℃左右的清洁温开水。初生雏火鸡的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达到25%左右,并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青饲料。出生第一周内,每日喂食5至6次,4周后改为4次。
在育雏期,高效饲养管理的核心是充分利用雏鸡5周龄前生长迅速的特点,供给高浓度饲料,满足其生长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体型发育。育雏期是雏鸡长骨阶段,即保证雏鸡骨骼常规发育,形成良好的骨架和体型。
通过以上详细的管理策略,火鸡养殖者不仅能够确保火鸡的健康成长,还能提高产蛋效率和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