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覆土栽培技术,塑料大棚内实现高效种植
杏鲍菇,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何提高杏鲍菇的栽培效率,成为了现代农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杏鲍菇覆土栽培技术,如何在塑料大棚内实现高效种植,为我国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
一、杏鲍菇的营养价值与市场需求
杏鲍菇子实体内含18种氨基酸及部分矿质元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且其呈味物质十分丰富,尤其令人食后难忘的杏仁味,使得消费者对其青睐有加;加之较高的耐贮、耐运性,使其保鲜性能及货架寿命大大延长,也是其受市场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覆土栽培杏鲍菇具有以下优势:
- 保湿保温性好,有利于菌丝生长。
- 菌袋之间营养成分相互串联,转化率提高。
- 提高产量,品质优良。
三、杏鲍菇覆土栽培技术要点
1. 菌株选择
出口产品,应选择朵形圆整、菌柄上下均匀、色白、组织较密、口感好的菌株。
2. 营养与湿度
培养基配方 | 容器 | 培养温度 | 培养时间 |
---|---|---|---|
木屑78%、麸皮20%、石膏1%、糖1% | 500ml玻璃瓶 | 23~25℃ | 30~35d |
杏鲍菇菌丝生长可适应4.5~8的pH值条件,最适pH值为6.5~7.5;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3~18℃。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生长则需要微弱的散射光。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大,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氧气相对较少。
杏鲍菇极易被污染,因此灭菌时间要比其他菇长。常压灭菌一般升温至100℃,灭菌1000袋保持12小时,灭菌2000袋保持14小时,灭菌3000袋保持16小时。
6. 覆土方法
采用出菇前脱袋床式覆土,生物转化率高。挖90厘米宽、20厘米深的畦坑,在坑底及四周喷一遍杀虫剂和pH为10的石灰水,将脱袋菌柱相间2厘米竖排在坑内,用营养土填充空隙,并浇透水,再覆营养土与料在一个平面,料面残土用水冲掉,长出的菇洁净。
7. 病虫害防治
菌袋进入出菇棚前,应将出菇棚彻底消毒处理。棚内做宽0.8~1.Om,深0.2m,长度不限的出菇畦,畦与畦之间留0.3m的工作道,然后将菌袋搬入出菇棚,去掉棉塞和塑料袋,将脱袋后的菌丝体棒均匀地正立摆放到畦内,菌棒之间留5cm的间隙,然后将林下腐殖土添满空隙,上面再覆盖上5cm厚的林下腐殖土,浇一遍透水。
8. 出菇棚搭建
出菇棚搭建在环境清洁,地势平坦,有清洁水源的场地,一般采用木杆或纲架结构,上盖塑料膜,膜上覆盖草帘。棚宽8m左右,高2m左右,长度不限。棚内设有水源和增温设备。
棚内温度控制在13~18℃,湿度。保持好温室内温度,湿度,土壤保持湿润。经过7~10d菇蕾就漏出地面,保持好温室内温度,湿度。当子实体基本长大,基部隆起但不松软、菌盖边缘稍有下内卷、但尚未弹射孢子时,此时大约八成熟,可及时采收。
采收后将菇体上的泥土清理干净,包装上市。采收后将出菇料面清理干净,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棚内温度、遮光,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当料面再现原基后,可重复出菇管理。一般可采收2~3潮菇。
杏鲍菇,被誉为“菌中之王”,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杏鲍菇内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矿质元素,不仅营养价值高,其独特的杏仁香味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由于其耐贮运性佳,保鲜性能强,使得其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近年来,无论是鲜品、烘干还是粗制品,杏鲍菇的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吸引了众多商家纷纷寻求这一产品的种植。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种及栽培种的制作,二是制袋培养,三是出菇棚搭建,四是覆土栽培,五是病虫害防治。
覆土栽培杏鲍菇具有保湿保温性好、菌袋营养成分转化率高、产量高等优点。实践证明,覆土栽培的杏鲍菇品质优良,且可提高产量。以某地为例,采用覆土栽培技术后,杏鲍菇的产量比常规栽培方式提高了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杏鲍菇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杏鲍菇的种植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损失;三是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关注杏鲍菇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