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心里美萝卜青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萝卜青枯病病原菌学名主作物萝卜等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病害诊断萝卜被害后,须根呈阁黑褐色,水渍状,剖视主根,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切面上溢出白色菌液,病势发展快,由于根部受害致维管束轮导组织堵塞,使地上部茎叶出现萎蔫现象

心里美萝卜青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 描述
须根颜色 黑褐色,水渍状
主根变化 维管束变褐
菌液溢出 白色菌液
地上部表现 茎叶萎蔫

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及顶梢。枯萎病:2、病菌适宜生活环境不同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时十分严重。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立枯病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当气温在12~18℃

病害诊断要点

寄主作物范围

心里美萝卜等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

花生白绢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分布区域和发生特点

这个病有一个潜在的威胁,因为病害发生在地下危害,在植株上部轻易发生不了,而且烂果...

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表现为青皮萝卜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导致萝卜生长缓慢,甚至减少产量。根腐病是青皮萝卜栽培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病原真菌引起。青皮萝卜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但极端天气仍可能对其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土壤中越冬。病菌脱离寄主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14个月至6年之久,成为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田间主要经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经粪肥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寄主维管束组织中 ,堵塞导管并使细胞中毒致叶片萎蔫。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30~37℃的高温下,适合病菌发育,土壤含水量高时,菜株发育不良,利于病害发生。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时发病重。偏酸性土壤病害较重。根部伤口多、害虫多等,易于诱发病害。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病原菌学名

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

防治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
  • 重病地和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 高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 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基肥。
  •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随即用1∶50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或生石灰对病穴消毒。
  •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液灌治。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农抗“401”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0%高效杀菌宝水剂300~400倍液。

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植物的根部和茎部。一种作物上可发现几种甚至几十种真菌病害。这类病害可致死寄主,但一般引起矮缩或生长衰退,常伴有缺绿病、花叶病、耳突局部病斑、斑驳病、环斑病、丛簇、条斑、茎稍坏死、叶脉带化等症状。

萝卜根肿病是一种由芸苔根肿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萝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青枯病是一种生理障碍性病害;但这两种病害存在较大的区别,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而枯萎病则是真菌性病害。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及顶梢。

一、深入剖析萝卜青枯病的现状与挑战

对于病害的诊断,需要仔细观察萝卜须根的变化。一旦发现须根呈阁黑褐色、水渍状,就应立即进行剖视主根,检查维管束是否变褐。这种病害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雨水、灌溉水、昆虫等,传播速度快,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病害。

心里美萝卜青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针对青枯病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轮作、高垄栽培、配方施肥、及时拔除病株并消毒、药剂防治等。具体操作时,发病初期应及时用药液灌治,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等。

六、未来展望与持续关注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防治萝卜青枯病的方法将更加多样化。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病害的发生动态,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农民应提高自身对青枯病的认识,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8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