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首张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揭示基因组结构及遗传规律
作者:花艺闲客•更新时间:4天前•阅读3
我国科学家在苎麻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刘头明博士及其团队成功构建了苎麻的首张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为苎麻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什么是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
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基因组进行定位和排序的图谱。它揭示了基因组中各个基因或DNA片段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助于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苎麻是我国传统的天然纤维作物,具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只是,长期以来,苎麻的育种工作主要依靠常规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改良性状目的性不强等缺点。为提高育种效率,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苎麻的遗传研究。
构建过程与成果
刘头明博士及其团队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 对苎麻进行了转录组测序,获得了4万余条表达基因序列。随后,他们利用这些序列发展了1827个微卫星重复序列标记。此外,团队还构建了一个F2无性系分离群体,利用这些标记和无性系群体,成功构建了苎麻的首张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
图谱的应用与意义
未来展望
因为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苎麻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苎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为苎麻育种提供更多创新性思路,推动我国苎麻产业的繁荣发展。
项目 | 数据 |
---|---|
表达基因序列数量 | 4万余条 |
微卫星重复序列标记数量 | 1827个 |
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 | 1089.0cM |
探索苎麻新篇章:分子图谱助力育种革新
转录组测序,开启研究新路径
无性系群体,揭示遗传奥秘
QTL定位,助力育种实践
在构建分子图谱的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完成了苎麻纤维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定位。这些QTL位点将直接应用于苎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为提高苎麻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新的途径。
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
苎麻图谱的构建,标志着我国苎麻育种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为苎麻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其他农作物的育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