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龟鳖养殖产业基础深厚,养殖户超5000家
江门,这座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美丽城市,近年来在农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中,龟鳖养殖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江门龟鳖养殖户已超过5000家,年产值高达10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产业基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江门龟鳖养殖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地农民便开始尝试养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江门龟鳖养殖产业已形成规模,养殖品种丰富,包括金钱龟、安南龟、亚洲巨龟等数十个品种。
养殖规模:超5000家养殖户,从业人员万计
养殖品种 | 养殖数量 | 产值 |
---|---|---|
金钱龟 | 500万只 | 5亿元 |
安南龟 | 300万只 | 3亿元 |
亚洲巨龟 | 200万只 | 2亿元 |
产业价值:产值达10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案例分析:沙琅镇龟鳖养殖业发展现状
未来发展:探索深加工,拓展产业链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江门龟鳖养殖业正积极探索深加工,将龟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用龟板熬制龟苓膏等食品,龟鳖药食同源,与当地倡导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思路十分吻合。
此外,江门龟鳖养殖业还积极拓展产业链,将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提高产业知名度。
在江门这片热土上,龟鳖养殖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更有着创新精神的养殖户,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篇篇龟鳖养殖的传奇故事。
传统养殖的困境与转型
曾经,江门的龟鳖养殖以传统模式为主,养殖户们单打独斗,缺乏科学管理和市场意识。2013年,南丰龟鳖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许多养殖户亏损严重。只是,这也成为了养殖户们反思和转型的契机。
在政府的引导下,养殖户们开始告别过去的粗放式养殖,转向精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养殖模式。他们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优化了养殖环境,提高了龟鳖的品质和产量。
创新案例:谢军辉的合作社
谢军辉的合作社以“品甲鱼三位一体”的模式,实现了1600万元的年产值。他回忆起十多年前刚开始养龟鳖的情景,曾说:“当时南丰各地的小山塘都变成了养殖龟鳖的小水塘。”只是,无序发展和品种杂乱导致了龟鳖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行情一落千丈。
面对未来,江门的龟鳖养殖将继续秉承绿色养殖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黄振毅的养殖场就是一个缩影,他养殖的金钱龟已经养了10年,每一只都是他的宝贝。
未来,江门的龟鳖养殖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发力,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