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晚播小麦春管,如何应对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增多等问题

内容 描述
穗分化时间缩短 据近几年观察,对同一小麦品种在晚播及适期播种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晚播小麦由于播期晚,生长时间缩短,幼穗分化开始时间也较晚,且分化时间缩短。
穗型偏小,每穗粒数减少 晚播小麦由于播期晚,生长时间缩短,幼穗分化开始时间也较晚,且分化时间缩短,导致穗型偏小,每穗粒数减少。
播种特点 晚播小麦大多于寒露后播种,冬前只能长出3-4片叶,分蘖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
春季管理要点 晚播小麦除在播种时注意四促一补外,春季管理尤为重要。今年,3.水肥猛攻起身期,争穗多,促穗大。

应对生长周期缩短的策略

晚播小麦春管,如何应对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增多等问题
  • 强化技术应变措施
  • 完善高产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晚播小麦整个生育期,有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病虫害,如防控不好就会造成减产。

  • 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
  • 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对旺长麦田或土壤悬松麦田及时进行灌水,改善土壤墒情,预防冻害发生
  • 适时喷施护树大将军,具有窒息性杀菌、防止病毒复制和感染,防治腐烂

晚播小麦春季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应对生长周期缩短和病虫害增多等挑战,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小麦生长周期呈现缩短趋势。特别是在晚播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成为了种植户关注的焦点。以常熟市为例,晚播小麦的播种时间普遍在寒露之后,冬前仅能长出3-4片叶,分蘖很少发生,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并完善了晚播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晚播小麦春管,如何应对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增多等问题

春季管理要点:水肥管理

春季是晚播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水肥管理尤为重要。在早春,由于苗小根少,对水肥的需求并不迫切。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提倡早浇水,以免降低地温,板结土壤,影响麦苗发育。实践证明,春季第一次水肥的最佳效益期是在“起身期”前后。此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碳铵50~60斤、磷肥30~40斤,能有效提高亩穗数和穗粒数。

案例分析:扒土清垄,增温争光,促蘖早发快长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我们采取扒土清垄的方法,以提高分蘖节处地温,增加麦苗光照面积,促蘖早出土生长。试验证明,清拢后的分蘖节部的地温,比不清垄的增加1.6~2.1℃,单株能多长一片叶,多增加一个蘖,每亩可多成穗5~8万,产量能显著提高。

未来展望:强化技术应变,提升产量与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