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又称绿肥
绿肥主根较肥大,一般入土40~50厘米。侧根入土较浅,因此其抗旱力弱,耐湿性强。紫云英主根、侧根及地表的细根上都能着生根瘤,以侧根上居多数。茎呈圆柱形,中空,柔嫩多汁,有疏茸毛。栽培品种株高一般80~120厘米,野生的只有10~30厘米。叶多数为奇数羽状复叶,具7~13枚小叶。小叶全缘,倒卵形或椭圆形。花为伞形花序,一般腋生,少顶生,常有小花8~10多,簇生在花梗上,排列成轮状。荚果两列,联合成三角形,稍弯,无毛,顶端有喙。每荚有种子4~10粒,种子肾状,种皮光滑,一般黄绿色。千粒重3~3.5克。
紫云英的农业作用
紫云英不仅是一种优良牧草,而且是一种主要的绿肥。紫云英草质鲜嫩多汁,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紫云英每年可刈割2-3次,每公顷产鲜草22500-30000千克,高者可达60000千克以上。
播种时期 | 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 |
---|---|
播种方法 | 稻底套播,一般在水稻收获前20天左右播种为佳 |
紫云英在种植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肥料,在生长过程中,有强大的根瘤菌,能够起到固氮作用,并能吸收水稻和杂草残留物腐烂后分解的营养物质,能够充分满足紫云英的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使植株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旺盛浓绿,含营养物质丰富。
紫云英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不仅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作为牲畜饲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例如,在江苏省苏南地区,紫云英的种植面积较大,栽培历史相对悠久,苏中及苏北等地也有一定的种植统计。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紫云英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其种植前景十分广阔。
先理解了紫云英,又称绿肥,是一种重要的豆科植物,广泛用于农业土壤改良和肥料。,再来看紫云英:绿肥土壤改良新趋势。
紫云英的种植通常在秋季进行,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至关重要。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性较强。在适宜的土壤中,紫云英能够迅速生长,根系深扎,形成庞大的根瘤菌群,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氮素。
江西:紫云英助力土壤肥力提升
在江西省的某一片稻田,农民们开始尝试使用紫云英作为绿肥。经过一年的种植,稻田的土壤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显著提升。农民们惊喜地发现,紫云英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底层,为作物提供更充足的养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