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可促进生长
在浙江省,草莓产业已经成为高效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不少县市将草莓视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的关键。然而,草莓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旨在规范农药的合理使用,提升草莓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草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效低毒农药的选择
按照GB 20813—2006《农药产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我们主要选择了标签上标注为微毒或低毒的农药。目前,我国登记在草莓上的农药共有15个有效成分,其中防治白粉病的药剂有唑醚·氟酰胺、粉唑醇、四氟醚唑、醚菌·啶酰菌、醚菌酯、氟菌唑、枯草芽孢杆菌等9个。
草莓种植的关键时期与用药策略
第一阶段:育苗期
在草莓的育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尤为重要。建议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如镰刀菌素、噻唑醚、吡虫啉等进行防治。同时,草莓育苗土壤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在育苗箱内熏蒸一下土壤。
草莓是一种对环境敏感的水果,其生长对土壤、水分和养分都有较高的要求。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合理轮作和土壤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实践案例:三仓现代农业园区草莓种植
针对三仓现代农业园区基质槽中生长的草莓生了蛆的问题,推荐使用以下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这些药剂对草莓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多杀霉素或虫螨腈: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并严格按照说明稀释和喷施,确保安全有效。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厘米浅水层,以提高防治效果。
合规种植,确保草莓安全
草莓种植过程中确实需要合理使用农药来预防病虫害,但这并不意味着草莓农药残留超标或有害。我国对农药的使用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包括农药种类、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合规种植的草莓在采摘前经过安全间隔期,残留量通常远低于国家标准。
无公害草莓生产
无公害草莓生产,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有选择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同样适用于草莓种植。
农药名称 | 有效成分 | 防治对象 |
---|---|---|
吡唑醚菌酯 | 吡唑醚菌酯 | 白粉病、灰霉病 |
嘧菌酯 | 嘧菌酯 | 黑星病、褐斑病 |
多杀霉素 | 多杀霉素 | 蚜虫、粉虱 |
虫螨腈 | 虫螨腈 | 红蜘蛛、白粉虱 |
通过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仅可以有效防治草莓病虫害,还能促进草莓的生长,提高产量。让我们共同关注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草莓产业:浙江农业的绿色革新之路
草莓种植:从育苗到成熟,每一步都讲究精细
农药使用:从微毒到低毒,安全与健康并行
浙江省的草莓产业正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走上绿色农业的新道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相信草莓产业将会更加健康、高效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美味的果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