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桃品种落果,原因复杂
在炎炎夏日,桃子的甜美总能给人带来一丝清凉。然而,晚熟桃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却常常出现令人头疼的落果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果实的产量,还可能给果农带来经济损失。那么,晚熟桃品种落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
一、晚熟桃品种落果的原因
序号 | 原因 | 描述 |
---|---|---|
1 | 冬季修剪不当 | 冬季修剪时预留结果枝过粗,导致果柄变短,果实膨大后结果枝被顶掉。 |
2 | 营养负载过大 | 磷钾肥需求旺盛期,营养不到位引发落果。 |
3 | 病害植保不到位 | 梨小桃小危害严重,幼虫咬破膜袋钻入果实,加重落果。 |
4 | 水肥管理不当 | 采果前1个月是快速膨大期,水肥管理不当导致果实发育不良。 |
5 | 结果枝过长 | 结果枝过长,养分输送距离远,导致落果。 |
- 合理修剪:冬季修剪时,预留结果枝不宜过粗,尽量保留30公分以下中小枝结果。
- 科学施肥:采果前1个月是快速膨大期,要视果园具体情况合理追肥,以氨基酸水溶肥或高钾冲施肥为主。
- 加强植保: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梨小桃小等害虫危害果实。
- 合理疏果:根据树势、树力、树龄、品种等确定结果数量,进行疏果定果。
-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成熟前40天喷施复硝酚钠+萘乙酸,抑制乙烯和脱落酸的产生,有效防止采前落果。
三、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某地区桃农在种植晚熟桃品种时,通过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落果率明显降低。据调查,该地区桃农的落果率从原来的40%~60%降至10%以下,果实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我国的惠民县,徐金光一行考察了鲁北苗木大市场和前找李苗木基地,发现当地桃树苗种植中存在着严重的落果问题。以黄桃为例,其品种繁多,但往往在果实成熟期遭遇落果难题。这不仅影响了桃农的经济收入,也使得黄桃种植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分析原因,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营养负载过大,导致桃树无法承受果实的重量;二是病虫害植保不到位,使得桃树抵抗力下降;三是水肥管理不当,影响了桃树的生长发育。
为了有效解决桃树落果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加强水肥管理:根据桃树的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合理安排水肥施用,确保桃树营养均衡。
2. 强化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桃树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桃树的抵抗力。
3. 优化修剪技术:在冬季修剪时,预留适当的结果枝,避免结果枝过粗,降低落果风险。
在7月,正是中熟品种桃子上市的季节。然而,对于晚熟品种桃子来说,由于产量不大,管理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但常常出现的落果问题让许多农民头疼。
1. 晚熟桃裂核落果:桃核裂口导致果柄受伤,从而引发落果。
五、案例:桃树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吴翠云指出,创建园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生态美市和城市大绿化战略的具体实践。在桃树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环节。以下介绍一种综合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3. 生态平衡:保持果园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