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水稻移栽后,需做好水分、养分、病虫害和田间管理

在水稻种植的旅程中,移栽是一个关键环节。这一步不仅需要精细的操作,更需要周到的后续管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水稻移栽后的四个关键管理要点:水分、养分、病虫害防治以及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后,需做好水分、养分、病虫害和田间管理

一、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水稻移栽后的首要任务。移栽初期,水稻根系受损,吸水能力下降,此时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至于过湿。具体方法如下:

  • 移栽后立即灌水,但水深不宜超过秧苗的2/3。
  • 返青后,保持浅水层,水深在秧苗的1/3处。
  • 进入分蘖期,适当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之后再进行浅水管理。
施肥时间 肥料种类 施肥量 注意事项
移栽后 尿素 6-8公斤/亩 根据土壤肥力调整用量
返青后 分蘖肥 适量 以氮肥为主

三、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时防治至关重要。

  • 虫害:二化螟、飞虱等,可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 病害:立枯病、稻瘟病、恶苗病等,可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具体用药方法和时间,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整。

  • 查苗补苗:及时检查田间苗情,发现死苗及时补种。
  • 除草: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水稻竞争养分。
  • 防漏补漏:检查水田池埂,防止漏水,确保灌溉效果。


关于水稻移栽后,需做好水分、养分、病虫害和田间管理。的内容已经结束,现在转向水稻移栽后,精准管理,保障丰收。。

水稻移栽:开启丰收之门的关键一步

当一季水稻的种子在泥土中悄然萌芽,农民们的心中便充满了期待。然而,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其中,水稻移栽便是开启丰收之门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农民的耐心和技巧,更需要科学的田间管理。

送嫁肥:为秧苗注入活力

在水稻移栽前,给秧苗施用一次送嫁肥,这相当于为它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样的措施可以让水稻插秧后迅速返青,早生快发,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做好苗床后期管理,晒田可以降低植株间的空气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从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水稻移栽后,需做好水分、养分、病虫害和田间管理

营养充足:促进返青分蘖

水稻移栽后,为了快速适应大田生长环境,会消耗大量的营养。这时,确保营养充足至关重要。在返青分蘖的时候,施用适量的氮肥,如尿素,每亩地6-8公斤即可。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调整施肥量,土壤肥力好的地块适当减少,肥力差的地块适当增加。施肥后保持田间有水层,避免刻意排水。

水分管理对于秧苗的存活率和返青时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秧苗移栽到大田时,要控制灌水量,以避免漫过秧苗,通常到秧苗的2/3处即可。这有助于促进秧苗新根的生长,尽快适应大田的生长环境。返青后,控制水分,以浅水为主,大约在秧苗的1/3处。当有效分蘖完成后,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再进行浅水管理。

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大敌。一旦发生,会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常见的虫害有二化螟、飞虱等,病害有立枯病、稻瘟病、恶苗病等。根据田间发生情况、当地病虫害的抗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防治。具体用药方法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解说。

查苗补苗:保证田间稻苗密度

稻苗移栽后,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出现死苗的情况。因此,要及时观察田间苗情,一旦发现死苗,要及时进行补苗,以保证田间稻苗的密度和数量,从而确保最终的产量。

精准管理,丰收在望

水稻移栽后的精准管理,是保障丰收的关键。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的水分管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以及及时的查苗补苗,农民们可以确保水稻的健康成长,迎接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见证辛勤耕耘的成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7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