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水稻稻瘟病,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稻浪翻滚,金黄一片,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期望。然而,稻瘟病,这种真菌性病害,却时常给水稻生长带来严峻挑战。

水稻稻瘟病,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稻瘟病的成因

稻瘟病,顾名思义,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主要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病原菌便会迅速繁殖,侵害水稻。

  • 栽培过密
  • 施用氮肥过多
  • 田间杂草丛生
  • 长期连阴雨、深灌水
  • 气候温暖、日照不足

稻瘟病的发生,根据受害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症状 描述
苗瘟 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
叶瘟 叶片上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
穗颈瘟 穗颈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 ,使病部变黑
谷粒瘟 谷粒上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使稻谷变黑

防治稻瘟病, 要从源头入手,消灭菌源。

  •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
  • 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
  •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 合理灌溉,避免长期深灌水
  • 选用抗病品种
  •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咪鲜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稻田管理策略

  • 科学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
  • 合理灌溉:避免长期深灌水,保持田间适度湿润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杂草是病原菌的传播媒介,及时清除杂草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 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是预防稻瘟病的关键
  •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稻瘟病的防治与稻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农民朋友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


解释完水稻稻瘟病,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真菌性病害。,现在来解读稻瘟病防治新策略探析。

在我国的江西某地,稻瘟病一直是制约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控制稻瘟病,当地农民开始尝试新的防治策略。他们采取了无病田留种的方式,确保种子来源的健康。同时,对病稻草进行了彻底的处理,以消灭菌源。此外,使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处理,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病菌数量。

案例二:肥料混施与绿肥利用

在湖南某地区的稻田里,农民们发现硅、镁肥的混施能够显著提升水稻对硅酸的吸收,从而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他们还学会了合理利用绿肥,通过埋青量控制以及适量施用石灰促进其腐烂,中和土壤酸性。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减少了稻瘟病的发生,还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水稻稻瘟病,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在湖北某地的冷浸稻田中,稻瘟病的发生尤为严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农民们特别重视增施磷肥,以改善稻田的水分状况。通过科学的水管理,他们成功降低了田间湿度,减少了稻瘟病的发生。

在浙江某地,稻瘟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气流进行再侵染。农民们通过观察稻田的栽培密度、氮肥施用量以及田间杂草情况,及时调整栽培策略,减少稻瘟病的传播。同时,他们学会了利用防治药剂,在叶瘟发生初期进行喷施,有效控制了病害的蔓延。

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稻瘟病的防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土壤、肥料、品种、气候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学的综合防治策略。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稻瘟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还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