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色、味、浊、臭,四字诀辨淡水水质优劣

渔民看水时,不仅要求水色有日变化,还要求每十天或半个月有周期性变化。因此,“活”还意味着藻类种群处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也就是说池中物质循环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色、味、浊、臭,四字诀辨淡水水质优劣

淡水养殖的黄金条件

淡水鱼类丰富,年产量可达230吨以上。全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9.8度,无霜期310天,年降水量1445毫米以上,年日照时间1762.8小时。山地面积3059亩,林地面积2949亩。

水质辨识四字诀

字诀 含义 具体表现
水色变化 红褐、褐绿、褐青和绿色的水都较好,而深绿、蓝绿、灰绿、黄绿等则是水色不正的劣水。
水质口感 水质清爽,无异味。
水质清澈度 水质清澈,无悬浮物。
水质气味 水质无异味,无恶臭。

水质好坏的判断

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藻类种群处于生长期,细胞未变老化;水色隐约发白的水中,主要是蓝藻,特别是那些极小型蓝藻滋生的一种征象。这种水的特点是PH很高和透明度很低,白天随着浊白程度的加强,碱度迅速下降。由此可见,水色发白是二次开发氧化碳缺乏而使出碳酸氢盐不断形成碳酸盐的结果。与此同时,PH的升高促进了蓝藻的增长。

水质调节措施

肥水:指水色浓,浮游植物量高并形成水华。渔农常用水的透明度大小来衡量水的肥度,或一人站在上风头的池埂上能看到浅滩13-16厘米水底的贝壳等物为度;或以手臂深入水中16-20厘米处弯曲手腕时五指若隐若现作为肥度适当的指标,这样的肥度相当于25-35厘米的透明度和20-50毫克/升的浮游植物量。

活水: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渔农所谓“早青晚绿”或“早红晚绿”以及“半塘红半塘绿”等都是这个意思。菱湖有的渔农特别强调活,认为什么水色关系不大,“活”的就是好水。观察表明,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华。这种鞭毛藻类的游动较快,有显著的趋光性。白天常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垂直或水平的游动,清晨上下水层分布均匀,日出后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表层,以后又逐渐下沉分散,9点和13点时的透明度可相差厘米。当这种藻类群聚于鱼池的某一边或一隅时,就出现所谓半塘红半塘绿的情况。

爽水:指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5或明或20厘米。透明度很低过原因或是浮游生物量极高,或是蓝藻占优势,或是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过多。不仅难以利用的悬浮质粒过多对鱼的滤食不利,而且易利用的浮游生物量过大也不时好的标志。因为在密养池塘中,由于鱼类的大量滤食,浮游生物不易长期保持很高的密度,过大的生物量常常是天然饵料未被充分利用,水中物质循环不良的缘故。渔浓所谓“爽”的肥水,浮游植物量一般在100毫克/升以内。100毫克/升大致是鞭毛藻类塘“肥水”和“老水”的分解线,但蓝藻塘“肥水”浮游植物往往超过200毫克/升。


说完了色、味、浊、臭,四字诀辨淡水水质优劣。,现在来谈谈四字诀助渔民辨水质,科技护航渔业发展。

活水之奥秘:渔民的“生机”标准

渔民在观察水质时,不仅仅是看水色,更注重水色的变化。活水,是渔民对水质的一种追求,它不仅仅指的是水色有日变化,更要求每十天或半个月有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藻类种群在不断被利用和增长,池中物质循环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例如,在我国的菱湖地区,一些经验丰富的渔农特别强调活水的重要性,认为活水是养鱼的关键。

“色、味、浊、臭,四字诀辨淡水水质优劣

肥水之道:透明度与浮游植物的秘密

肥水,顾名思义,指的是水色浓,浮游植物量高并形成水华。渔农常用水的透明度来衡量水的肥度。在渔民的实践中,透明度适中,水底可见物清晰可见,便被认为是肥水。以我国惠阳区为例,这里的渔农常用手臂深入水中,若手指能隐约看到,则认为肥度适中。这种肥水状态,浮游植物量一般在100毫克/升以内,既有利于养鱼,又保持了水质的平衡。

嫩水之谜:水肥而不老的艺术

嫩水,指的是水肥而不老。水老主要有两种征象:一是水色发白或发褐色,二是浮游生物量过大。在渔民的实践中,嫩水是指那些水肥而不老的水,既有利于养鱼,又保持了水质的清新。例如,在惠阳区的一些鱼池中,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管理,使得水色肥而不老,鱼儿健康成长。

爽水之韵:清爽水质的关键

爽水,指的是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5厘米。爽水的关键在于水质清澈,悬浮物不多,既有利于鱼儿的生长,又保证了水质的稳定。在惠阳区的一些鱼池中,渔民用天然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替代化肥,有效地保持了水质的清爽。

科技护航:AI助力渔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AI技术开始应用于渔业领域。通过AI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分析水质数据,为渔民提供科学的水质管理建议。例如,在惠阳区的一些鱼池中,安装了AI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确保水质稳定,为渔民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6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