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长江流域草鱼越冬管理需关注水温、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控

随着冬季的临近,长江流域的草鱼养殖户们开始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越冬期做足了准备。然而,如何确保草鱼安全越冬,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是每个养殖户都要面对的挑战。以下将从水温、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控四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长江流域草鱼越冬管理需关注水温、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控

一、苗种防冻伤

冬季雨水少,鱼塘水位容易降低,有些养殖户为了取暖,会故意将鱼塘水放浅。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会给草鱼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会造成饲料浪费;另一方面,会导致水质污染,增加越冬管理的风险。

水温管理

对于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小草鱼和大草鱼养殖,今年养殖存塘量较高。1-2月份水温低于15度以下,草鱼养殖将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 影响
水温低 影响草鱼摄食和生长
水质差 增加病害风险
饲料浪费 降低经济效益

二、肝肠护理

养殖户一般在11月中下旬开始停料,整个越冬期不喂料,最多投些草料。越冬停食后,最初10天体重可减少7%-8%,停食20天内体重持续减少5%左右,在停食一两个月内,体重减少15%-20%后就不再减重。越冬期掉膘,肥满度下降。

肝肠保健方案

越冬前应做好肠道保健工作,在12月底之前的晴好天气,饲料拌喂正肠宝和护肝宝;适当延长减料周期,放慢减料节奏,有利于减少肠道损伤。

三、寄生虫侵扰

车轮虫在1℃-30℃都可生长,且对鱼类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具感染性。所以车轮虫在冬季仍有很高的侵袭率。此外常见的寄生虫还有锚头鳋。

防治方案

入冬前杀虫1-2次,杀虫后消毒。选晴天杀虫,杀虫前连续2个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小时以上搅动水体,促进寄生虫卵的萌发,用阿维菌素和敌百虫,两次交替使用。

四、保膘投喂

草鱼越冬期间,如何饲养呢?草鱼能适应巨大的温差不易生病,是杂食性鱼种,能到嘴的都吃。喂量不要太多。每天晚间将缸底污物抽出,同时兑入等量新水。每周换水一次换一半水,同时往缸里少撒点盐。

解决思路和方案

基于冬季不长鱼、投饲料是浪费的传统认识,养殖户一般选择投草料。但草料营养不如精饲料全面,且不好消化。因此,应选择沉水料,并选择蛋白水平低、蛋白源消化率高、脂肪水平较高的饲料,选择晴好天气坚持投喂来减少掉膘。

五、越冬期间鱼塘管理

进入冬季,水温逐渐下降,当低10℃以下时,大多鱼类就开始停食,进入冬眠状态。许多渔民朋友认为此时鱼类停食了,就可以不闻不问。这样势必导致鱼类严重“掉膘”、死伤,一年的辛苦也可能会付之东流。

管理要点

1. 保持一定水位和肥度,做好除冰增氧工作。

2. 连续晴天表层水温升高,有鱼活动,可适当投喂饲料。

3. 做好水霉等病害预防。

长江流域草鱼越冬管理,需要我们从水温、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控四个方面入手,做好全面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草鱼安全越冬,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通过长江流域草鱼越冬管理需关注水温、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控。的例子,我们引入长江草鱼越冬:案例解析与防控策略。

在寒冷的冬季,长江流域的草鱼养殖户们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何确保鱼儿安全越冬,成了养鱼人心中的一件大事。本文将从苗种防冻、肝肠护理、寄生虫侵扰、水霉病和草鱼出血病等方面,为大家解析草鱼越冬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长江流域草鱼越冬管理需关注水温、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控

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小草鱼和大草鱼养殖户在1-2月份水温低于15度以下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为了降低损失,养殖户可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底层水比表层水温度要高的地区,因为水越深,保温能力越好。
  • 选择蛋白水平低、蛋白源消化率高、脂肪水平较高的饲料,在晴好天气坚持投喂来减少掉膘。

车轮虫在1℃-30℃都可生长,对鱼类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具感染性。冬季,尽管水温较低,但仍需关注车轮虫的侵袭。常见的寄生虫还有锚头鳋,主要是前期水温较高时繁殖出来未杀灭的。

水霉病主要危害鱼、虾、蟹等,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需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发病水温20~30℃,25~28℃为流行高峰,各草鱼、青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草鱼,养殖户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投喂策略,确保鱼儿安全越冬。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养殖户们能够在冬季为草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鱼儿安全越冬,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