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冬季池塘养泥鳅技术,探讨低温环境下泥鳅养殖方法

寒冷的冬季,对于泥鳅养殖户来说,如何保证泥鳅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和生长,成为了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冬季池塘养泥鳅的技术,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冬季池塘养泥鳅技术,探讨低温环境下泥鳅养殖方法

一、冬季池塘建设

冬季池塘的建设要考虑到保温和抗寒的特性。

  • 增加池水深度: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止水温过低影响泥鳅生长。
  • 施入厩肥: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有助于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 夯实池底:池底夯实,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
  • 拦住进出水口: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防止泥鳅逃逸。

二、培水与放种

培水和放种是泥鳅养殖的关键环节。

步骤 方法 注意事项
清塘消毒 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 确保池塘内无病原体
保持池水深度 池水深保持30-50厘米 水深不宜过浅或过深
施入有机肥 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 用量为100平米20-30公斤
投放鳅种 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投放鳅种 有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三、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确保泥鳅健康生长的关键。

  • 泥鳅越冬: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
  • 投喂管理:根据天气、水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

四、案例分享

某养殖户在2019年冬季成功养殖了泥鳅。他采用了以下策略:

  • 在池塘建设中,增加了池水深度,并施入了厩肥。
  • 在饲养管理中,每天早晚巡池,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
  • 在投喂管理中,根据天气和水质变化,调整了投喂量。

通过这些措施,该养殖户的泥鳅成活率达到了95%,产量比往年提高了20%。

冬季池塘养泥鳅需要养殖户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通过合理的池塘建设、培水与放种、饲养管理,以及借鉴成功案例,养殖户可以有效地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


在冬季池塘养泥鳅技术,探讨低温环境下泥鳅养殖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冬季池塘泥鳅养殖攻略。

一、池塘改造与优化

冬季气温降低,池塘养殖泥鳅需要特别注重水温管理。为此,我们需要对池塘进行改造,增加池水深度,这是确保泥鳅安全过冬的关键。同时,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不仅可以提升水温,还能为泥鳅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二、庭院挖池养殖

对于有条件的家庭来说,利用庭院挖池养殖泥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在房前屋后、庭院天井中挖设水面积鱼池或放置水缸。养殖池底部放上一层土,让泥鳅钻潜栖息。水深保持在5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公斤仔鳅。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等饵料。 池塘建设完成后,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厘米,并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用量为100平米20-30公斤。当饲养1个多月,鳅苗体长3-4厘米,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左右,溢水口设在池塘正常水平面处,排水口设在池底鱼溜底部。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

五、泥鳅养殖技术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须增加投喂蚌肉、小杂鱼肉、鱼粉、蛆虫、蚯蚓、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豆渣、米糠、饼类等植物性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

六、案例分析

在我国东北某地区,李先生采用冬季池塘泥鳅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的池塘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共养殖泥鳅2000尾。通过精心管理,泥鳅成活率高达95%,产量达到了1500公斤。

七、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泥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冬季池塘泥鳅养殖技术为养殖户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收益。
冬季池塘养泥鳅技术,探讨低温环境下泥鳅养殖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