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高薪返乡,投身竹鼠养殖
在广袤的农村田野间,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一位年轻人,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归故土,投身于竹鼠养殖这一新兴行业,他的故事,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生动缩影。
竹鼠养殖:一场回归自然的创业之旅
陈云杰,一个1989年出生的年轻人,曾在宁波金融行业拥有6000多元的月薪。然而,他并未满足于这份稳定的工作,心中始终怀揣着创业的梦想。2014年,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投身竹鼠养殖。
从零开始,探索竹鼠养殖之道
陈云杰对竹鼠养殖一无所知,但他并未因此退缩。他购买了《竹鼠养殖技术知识》等书籍,自学成才。他还到宁波、温岭等地的养殖企业参观学习,向专家请教技术难题。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
2010年8月 | 陈云杰大学毕业,留在宁波工作 | 月薪6000多元 |
2014年8月 | 辞去工作,回到家乡 | 投资5万元,建造竹鼠养殖场 |
2014年9月5日 | 引进100对小竹鼠进行试养 | 养殖初期,竹鼠老闹腹泻 |
2014年11月8日 | 引进100对小竹鼠 | 逐步摸索出有效的养殖方法 |
克服困难,实现竹鼠养殖的突破
在养殖过程中,陈云杰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竹鼠老闹腹泻,原因在于他喂食的毛竹带有水分。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他找到了解决办法。他还针对台州地区温差大的问题,研究出了一套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养殖方法。
竹鼠养殖:经济效益与乡村振兴的桥梁
竹鼠养殖不仅为陈云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据陈云杰介绍,一对竹鼠可卖到450-500元,一年可养两批。目前,他的养殖场存栏200多只,年收入可达400多万元。
竹鼠养殖:未来可期
陈云杰表示,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将竹鼠养殖事业做大做强。他认为,农村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回归,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陈云杰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创新、勇于拼搏,每个人都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弃高薪返乡,投身竹鼠养殖,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部分结束了,下面讨论竹鼠养殖:乡村振兴新引擎。
创业初心:儿子辞职回乡,挑战竹鼠养殖新领域
陈云杰的母亲对儿子辞职回家养竹鼠的决定难以理解,甚至有些担忧。然而,陈云杰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他曾是一名金融行业的白领,月薪6000多元,生活无忧。但当他看到电视节目和新闻报道中,外地有人养竹鼠致富的消息后,便萌生了回家养竹鼠的想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云杰辞去了工作,开始研究竹鼠养殖技术。他阅读了《竹鼠养殖技术知识》等书籍,向县畜牧局专家请教,还到宁波、温岭等养殖企业参观学习。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投资5万多元,在五支岙村猪埔场建造了竹鼠养殖场,并于2014年9月5日与11月8日,先后引进了100对小竹鼠进行试养。
养殖困境:从零开始,攻克技术难关
竹鼠养殖并非易事,陈云杰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他曾遇到竹鼠腹泻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和请教专家,才发现原因在于他喂食的毛竹带有水分。此外,由于台州地区温差大,竹鼠适应本地气候环境成为了一大难题。陈云杰经过研究,特意不配备空调,通过几代驯化,让竹鼠适应这里的环境。在鼠窝的构造上,他将它分为内外室结构,并在屋顶上加盖保温材料,尽量减少温差。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陈云杰不断学习,向专家请教。他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使得竹鼠养殖逐渐走上了正轨。如今,陈云杰的养殖场内设有一个个用瓷砖隔开的竹鼠“营房”,竹鼠们在这里生活得津津有味。
养殖成果:竹鼠养殖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陈云杰的竹鼠养殖场逐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养殖场内已有200多只竹鼠,部分竹鼠个头比猫还大。一对竹鼠可卖到450-500元,竹鼠一年可养两批,春秋季节是繁殖的高峰期,交配后60天就能产仔。养殖10个月,竹鼠达到约1.5公斤重时,就可以销售了。按目前市场价格来看,一公斤鼠肉能卖到100元左右。尽管现在养殖场的竹鼠存栏只有200多只,但陈云杰的目标是养殖1万只,这样,年收入可达400多万元。
陈云杰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养殖场成为了当地农民学习的榜样,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未来展望:竹鼠养殖前景广阔,助力乡村振兴
陈云杰的竹鼠养殖事业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提高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同时,他还计划将养殖场打造成一个集养殖、销售、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为更多有意从事竹鼠养殖的人提供帮助。
竹鼠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竹鼠养殖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