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玉米长虫子,需及时防治

玉米长虫子,需及时防治

玉米,这一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虫害的侵袭。尤其是玉米长虫子,更是让许多农民朋友头痛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及时防治玉米长虫子,避免减产。

玉米虫害的严重性

玉米长虫子,主要是指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等害虫。它们会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侵害,如7-10叶期,咬食玉米次生根或主根,造成倒伏,严重者甚至枯死。如果不加以防治,会导致玉米大量缺苗,严重减产。

防治玉米虫害的农业措施

措施 具体操作
及时清除覆盖物 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提倡灭茬播种,消除其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
合理轮作 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玉米,减少虫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落叶、杂草等,减少虫害的滋生。

物理防治方法

1. 冷冻除虫法:放置时间较长的玉米渣子在夏季最易生虫,而冬季生虫率较低。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冬季将玉米渣子堆放在一起,进行冷冻处理,达到除虫的目的。

2. 杨树叶除虫法:将杨树叶浸泡在水中,制成溶液,喷洒在玉米叶片上,可以有效防治虫害。

3. 阴凉通风法:保持田间阴凉、通风,减少虫害的发生。

4. 手工捡拾:将虫子手工捡拾下来,可以使用手套或者夹子等工具,将虫子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后丢弃。

化学防治方法

1. 使用农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如玉米螟可以使用功夫乳油、毒死蜱等。

2. 烟叶泡水:取烟叶50克或纸烟头100克,加水1500克,煮沸30-40分钟或浸泡24小时,用手反复搓揉后过滤,并加入0.1%—0.2%中性洗衣粉喷洒,可防治蚜虫、叶蝉、红蜘蛛、蝽象、卷叶虫、蓟马等。

加强监测,及时防治

需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做好虫情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以减轻其为害损失。

玉米长虫子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玉米丰收,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从玉米长虫子,需及时防治,避免减产。过渡到玉米虫害防治: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我们开始新的讨论。

案例分析:玉米二点委夜蛾的防治策略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玉米二点委夜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尤其在中部地区,每年都会给玉米种植带来不小的损失。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有效防治这一害虫。

玉米长虫子,需及时防治

在2022年的夏季,湖北省某县的玉米田遭遇了严重的二点委夜蛾侵害。受害玉米田面积达1000亩,平均每亩玉米损失约30%。当地农技部门立即介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

农技人员对受害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虫情调查,确定了害虫的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接着,他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方案:

  1. 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玉米田中的麦糠、麦秸等覆盖物,以消除害虫的滋生环境。此外,提倡灭茬播种,进一步降低害虫的生存条件。

  2.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和捕食螨,以控制害虫数量。同时,利用二点委夜蛾的性信息素干扰其交配,降低下一代害虫的出生率。

  3. 化学防治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例如,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敌百虫、甲胺磷等,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和喷洒,确保药剂均匀覆盖整个植株。

  4. 监测与预警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一旦发现害虫密度超过防治阈值,立即进行防治。

经过一个月的综合防治,该县的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得到了有效控制。受害面积显著减少,平均每亩玉米损失降至10%以下,有效保障了玉米产量。

未来趋势:智能农业助力害虫防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农业在玉米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无人机喷洒技术无人机可以搭载喷雾装置,进行精准喷洒,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物联网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玉米田的病虫害情况,及时发出警报,指导农民进行防治。

  3. 人工智能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病虫害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害虫的发生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玉米虫害防治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254924.html